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其独特的性能,缓释技术一经出现就迅速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但由于目前缓释剂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载体带来的问题,如生物相容性差、对环境不友好等,限制了缓释技术的应用。本文对以二氧化硅作为载体的缓释药物制备进行了探索,先后采用干法浸渍法、乳液包覆法和原位水解沉淀法制备了三种不同的药物/二氧化硅粒子,并采用SEM、TEM、 FTIR、TG、XRD、N2吸附-脱附等分析方法对得到的产品进行了表征,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全文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布洛芬(IBU)为模型药物,以多孔空心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为载体,利用干法浸渍法制备了IBU/SiO2复合粒子。产品呈球形颗粒,药物以晶体形态分布于载体的表面、孔道内和空心内部,与二氧化硅载体以物理方式结合。所得产品药物负载量受制备过程中的药物用量、药物溶液浓度、所用溶剂种类等条件影响。药物释放可分为初期突释和后续缓释两个阶段,且缓释性能也与制备条件相关。2.利用TEOS在药物酸溶液/环己烷所形成的W/O乳液中的界面水解,成功将模型药物硫酸庆大霉素和硫酸沙丁胺醇包埋在二氧化硅载体内,形成了粒径约3~15μm,具有空心结构的无定形球形载药二氧化硅微胶囊(DESMs)。其外壳为多孔二氧化硅球壳,孔径约3.4nm,药物以物理方式被包埋在空心结构内部。DESMs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药物释放可持续60h以上,释放速率先快后慢。释放过程受药物包埋量,球壳厚度,球壳致密程度等多种条件影响,并可通过调节水相中药物浓度,TEOS用量,干燥温度等加以控制。3.采用硅酸钠在盐酸环丙沙星的酸溶液中原位水解的方法制得了粒径约300~700nm的无定形态球形CH-SiO2复合粒子。药物包埋量约为28.8wt%,且与载体无化学作用。产品缓释性能良好,持续释放6天后溶出了总载药量的45%左右,释放过程无突释,释放动力学符合Higuchi模型,呈扩散控制型释放。其形成机理可能是硅酸钠水解产生的溶胶粒子在吸附了盐酸环丙沙星药物分子后发生缩合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