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颈动脉剥脱术前不同时程他汀应用对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预后的观察性研究目的观察颈动脉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前长期应用他汀和围手术期应用他汀对中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Athesorclerosis,AS)颈动脉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行CEA治疗的症状性颈AS性狭窄患者(NASCET>50%)和无症状颈AS性狭窄患者(NASCET>70%)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应用他汀时间分为长期他汀组(>3月)和围手术期他汀组(﹤7天)。观察两组之间入院时的基线资料,血管狭窄程度等临床特征,纵向对比两组之间血管再狭窄、死亡、卒中再发的情况。结果共纳入行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1例,其中男性28例,平均年龄70±7.86岁。长期用他汀组有15例,围手术期他汀组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入院时长期服用他汀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明显低于围手术期组他汀患者,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长期他汀组的患者中,有症状的患者10例(66.7%),无症状患者5例(33.3%);围手术期他汀组患者有症状的13例(81.2%),无症状患者3例(19.8%);长期他汀组平均血管狭窄程度为0.856±0.109,围手术期他汀组平均血管狭窄程度为0.836±0.119;两组患者在症状、血管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预后中,随访时间为5-26个月(长期他汀组中位数是8,围手术期他汀组中位数是18),围手术期他汀组失访2例,死亡1例,再狭窄1例;长期他汀组无病例脱落,无死亡和再狭窄发生。两组患者均未有卒中再发。结论入院时术前长期应用他汀患者LDL-C水平显著低于围手术期患者,两组之间的预后包括血管再狭窄、死亡及卒中再发尚无明显差异。第二部分:长期应用他汀或围手术期应用他汀对斑块组织结构及自噬流的影响目的观察CEA术前长期应用他汀或围手术期他汀对斑块组织结构、稳定性及自噬流的影响。方法共收集第一部分行CEA患者的AS斑块标本21例,其中围手术期应用他汀标本9例,术前长期应用他汀标本12例。应用H-E染色观察两组斑块的稳定性;透射电镜观察两组斑块的细胞超微结构;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斑块自噬流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II、P62、Cathepsin D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自噬流标志蛋白在斑块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SMCs)和内皮细胞的表达及与三种斑块细胞标志蛋白的共定位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提示围手术期他汀组斑块内胆固醇结晶、内膜下炎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形成均多于长期他汀组斑块。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围手术期他汀巨噬细胞自噬体形成较长期他汀组少,而脂质含量多。免疫印迹结果表明,长期他汀组LC3-II和Cathepsin D的蛋白表达高于围手术期他汀组,P62表达少于围手术期他汀组。免疫荧光染色双标法提示MAP1-LC3、P62、Cathepsin D与单核巨噬细胞、SMCs和内皮细胞的标记性蛋白存在共定位,且表达及共定位趋势与免疫印迹检测结果一致。结论长期应用他汀有助于改善斑块的稳定性,同时伴有自噬流的上调;这有可能是他汀稳定斑块的另一机制,需要进一步细胞和动物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