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预计中国2012年末将成为世界第一奢侈品消费大国,但是中国仍然没有一个民族品牌排入世界品牌100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实力较跨国企业差距很大,从产业价值链分工视角看来:欧美等发达地区的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分工的技术研发和品牌营销环节,获得了高额的附加价值,而像中国一样的后进地区的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生产制造环节,世界消费品70%在中国制造,却背负着“世界加工厂”和“廉价打工仔”的无奈得到的是极低的附加值,而且行业风险系数极高。中国GDP总量占全球9.5%,消耗世界主要资源和能源的20-40%,中国低层次制造弊端日益彰显,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自主创新、增加附加值、打造自主品牌已迫在眉睫。时至今日,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多少成为评价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打造自主品牌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十二五”规划开篇即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本文认为自主品牌建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具有标志性作用,品牌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标志性符号。然而,关于品牌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际,企业界亟需一套中国情境的品牌管理理论体系,学术界对于中国本土企业品牌竞争力的监测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义不容辞,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如何科学化、系统化、本土化测评中国自主企业品牌竞争力,这项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意义。基于研究问题,本文对国内外核心期刊、相关著作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得到了很多启示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本文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对品牌竞争力测评的探索:(1)由单一要素决定论向多元要素综合论转变的测评视角探索;(2)由财务静态表现指标向非财务动态解释指标转变的测评内容探索;(3)由多层次加权分析向多变量结构分析转变的测评机理探索;(4)由西方既有成果引入向中国情境理论创新的测评情境探索;(5)由品牌资产绝对值向品牌竞争力指数相对值转变的测评方法探索。现实需求和理论研究之间的缺口为本论文提供了以上五新的研究视角,据此,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问题提出的现实背景、相关理论上的空缺、拟解决的问题,提出研究的预期目标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后对行文的逻辑框架、技术路线、具体研究内容以及拟创新点和潜在贡献进行说明。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既有成果进行梳理,主要涉及企业品牌竞争力相关概念界定、企业品牌竞争力形成的机理分析、企业品牌竞争力测评体系、模型及方法论等研究领域展开综述。针对企业品牌竞争力理论解释力的不完善,提出本文五个前沿性的研究方向。第三部分,企业品牌竞争力测评的探索性研究。本研究以扎根理论为指导,以品牌战略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和管理者为样本,采用质性分析方法探讨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的因素构成。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程序先后对原始访谈数据采取开放式译码、主轴译码以及选择性译码,在保证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合格基础上得出五个核心编码:品牌发展力编码、品牌塑造力编码、品牌支持力编码、品牌市场力编码和品牌资本力编码。第四部分,企业品牌竞争力测评模型及量表开发。本章首先就质性研究结论构建“企业品牌竞争五力测评模型”和变量关系假设。其次,借鉴以往品牌竞争力学者研究成果对质性研究结论进行理论饱和,创建了包含92个问题项的企业品牌竞争力初试问卷,通过对小样本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得到包含60个观测变量的初测量表。通过对大样本数据进行离散程度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区分度分析法、Chronbach’α法、重测信度法,对测项筛选最后得到15个二级潜变量包含44个观测变量的正式量表。最后,对正式测量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正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同时通过模型结构路径系数分析对形成机理模型结构以及8个变量假设关系进行检验。第五部分,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测评方法。本章首先在模型结构验证和路径分析基础上构建企业品牌竞争力形成机理模型,并基于正式量表构建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每个指标的释义和计算方法进行诠释。其次,利用功效系数法确定各层级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权法对指标进行合成并对定性和定量指标的标准化统一处理。最后,构建了企业品牌竞争力各层级指标的分值(CBS)计算模型以及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CBI)评价计算模型。第六部分,中国消费品类上市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本章的核心目的是对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CBI)模型的应用,同时对于品牌竞争力测试量表和测试模型的应用性加以检验。本文选取包括服装、家电、房地产、汽车、商业百货、酒、食品饮料、医药等80家消费品类上市公司作为实证样本,首先对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通过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其次,本文对80家企业的不同层级指标的CBS进行计算,得出品牌发展力、品牌塑造力指标得分偏低,说明了中国自主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基础性建设有待加强。第三,通过CBS的绝对值数据得出了50家上市公司的品牌竞争力指数(CBI)排名,得出五粮液、青岛海尔、贵州茅台、格力电器、同仁堂、云南白药等知名品牌名列前茅,本研究与国际主流研究结果大体相符,验证了量表和模型的适用性。第七部分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本章首先对全文研究结论和潜在贡献进行总结。其次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管理启示和政策建议,最后分析本研究存在的问题,明确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进一步研究领域。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品牌竞争力测评质性分析、量表开发和消费品类企业实证分析等三个层层递进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和潜在创新有以下几点:第一,本研究以扎根理论为指导,采用质性分析方法探讨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的因素,通过开放式译码、主轴译码以及选择性译码,在保证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合格基础上得出企业品牌竞争力形成的无维度结构模型。第二,质性研究的数据分析发现,单一财务维度的数据早已不足以解释与掌握企业品牌竞争力,不能反映品牌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研究突破之一是弥补了以往以财务指标主导,以品牌发展的基础性要素等非财务性指标弥补了单一财务评价思维的片面性。第三,借鉴以往品牌竞争力学者研究成果对质性研究结论进行理论饱和,添加了文化塑造、社会责任、品牌炫耀性等指标。通过小样本的问卷预检验的信度和效度检验,通过对大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正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构建了中国自主企业品牌竞争力测评量表。第四,本文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和路径分析基础上构建企业品牌竞争“五力测评”机理模型,本模型包含从品牌塑造力到品牌支持力再到品牌资本力的横向作用链,从品牌发展力到品牌支持力再到品牌市场力的纵向作用链,从品牌发展力到品牌塑造力到品牌市场力再到品牌资本力的环向作用链,全面系统的解释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来源并为品牌竞争力测评奠定理论基础。第五,本文一改传统以品牌价值(绝对值)的方式测评品牌竞争力,尝试采用品牌竞争力指数(相对值)的形式构建了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评价模型系统(简称CBI),并利用多指标综合指数评价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指数形式反映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强弱和发展趋势,并以中国50家知名消费品类上市公司对实证分析对象验证了测试量表、机理模型和指数模型的适用性。第六,遵循基于企业品牌竞争力形成机理,结合中国消费品类上市企业品牌竞争力具体实证分析发现其自主企业品牌培育中存在以下问题:(1)品牌发展力层面,政府对企业品牌竞争力建设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导致产品质量无法支撑强大的品牌,企业品牌经营专业人才和企业家素质有待提高;(2)品牌塑造力层面,基于品牌定位思路的品牌个性塑造能力较弱,品牌危机处理能力的弱化凸显企业品牌关系能力较差,知识产权意识的淡漠导致品牌保护能力较弱;(3)品牌支持力层面,自主企业品牌忠诚度普遍较低、品牌溢价率不高,品牌社会性功能不强导致中国未出现一个高端的奢侈品牌;(4)品牌市场力和品牌资本力层面,市场占有能力较强但盈利能力不强,表象为品牌销售额偏高而品牌销售利润偏低,品牌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导致品牌渗透率偏低,品牌生命周期普遍偏短,民族品牌被收购或消亡现象普遍存在。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中国培育自主企业品牌竞争力的管理启示和政策建议。管理启示包括:技术创新是品牌竞争力提升的根本前提、文化塑造是品牌竞争力提升的灵魂要素、品牌定位是品牌竞争力提升的制胜法宝、资本支持是品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超额盈利是品牌竞争力提升的显著标志、品牌保护是品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中国自主企业品牌建设应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路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政府、企业、媒体和消费者应构建四方联合的自主品牌塑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