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水环境下电厂锅炉管道材料的腐蚀性能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超临界机组技术具有较高的蒸汽温度和压力参数,从而提高了能源转换效率。但是在超临界环境下,工质的性质发生大幅变化,所以对电厂中关键部件的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爆管事故的频繁发生也严重影响了(超)超临界电厂的安全运行。所以针对电站锅炉典型管道材料在超临界水中的腐蚀性能进行研究具有显著意义。本文通过动态水循环高温腐蚀实验对铁马氏体钢P92、奥氏体钢TP347HFG在550、600℃和25MPa超临界水环境中的腐蚀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周期为200小时至1000小时,对两种材料的氧化增重,表面形貌及微观结构、XRD和横截面EDS、以及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铁马氏体钢P92的氧化增重远大于奥氏体钢TP347HFG。温度对于两种钢材的均具有很明显的影响,600℃C时的氧化增重明显高于550℃。溶解氧含量对P92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TP347HFG的影响则没那么显著。氧化增重以及氧化物结构均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而变化。两种材料均生成了典型的双层结构氧化皮,外层由疏松而多孔的Fe304氧化物组成,P92内层由致密并具有保护作用的Fe304与FeCr2O4尖晶石混合物组成。而TP347HFG外层多为疖结状结构的(Fe,Cr,Ni)3O4氧化物,并且不足以覆盖氧化物表面。在550、600℃和25MPa超临界水环境中铁马氏体钢P92的抗氧化性能均弱于奥氏体钢TP347HFG,前者只能应用于550℃下溶解氧含量较低的情况。TP347HFG在高温测试条件下的抗氧化性能十分优秀。P92合金在超临界水中的增重是蒸汽中增重的1.5-2倍,并具有更高的腐蚀速率指数,这说明超临界水环境会增强腐蚀。在蒸汽中形成的氧化层更为致密,存在少数的孔隙,并主要位于外层-内层界面处。在超临界水中形成的氧化层比蒸汽中更厚并且具有更多的孔隙。两种环境下压力的差异使得超临界水介质的密度更高,导致在外层表面上铁的氧化速率增加,增大SCW-氧化物界面与氧化物-金属界面之间的Fe2+/Fe3+比差异。增强铁扩散和腐蚀的驱动力,使腐蚀速率加快。在蒸汽和超临界水中氧化之间的腐蚀速率的差异说明,对于P92合金的氧化机理,铁的扩散过程是控制腐蚀速率的关键环节。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学有所获,让课堂活起来,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与创新思维,此文重点谈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对高中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很多教师思考的重点.
1929年雷内·马格利特画了那张著名的《这不是一只烟斗》。 最近,在纽约现代艺术馆的马格利特:日常中的迷(Magritte: The Mystery of The Ordinary, 1926-1938)大展中,这张画是80件作品之一,向观众展示二战前的马格利特。从28岁至40岁,他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探索阶段。  在我看来不用读福柯的文章,观众只需用眼睛就能读懂马格利特。他清清楚楚地用图像告诉你,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包括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其中课外阅读是课内知识点的补充与延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过程,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