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暖现象日益严重,它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隐患。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会造成二氧化碳大量排放,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碳减排压力,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要落实持续的减排目标,需要将碳减排总目标分解至各省,明确各省的碳减排责任。中国各地区在减少碳排放目标方面须承担“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在碳排放权的分配问题上,以往学者未考虑各地的环境现状和治理水平的差异,有必要设计一个考虑各地区环境治理能力差异的碳分摊方案。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治理能力的管理内涵,然后利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构建评价环境治理能力的指标体系,测算我国各省环境治理能力的节能减排指标数据;其次,考虑到省际碳分摊的人口、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能力的差异,运用多目标规划依次构建产出、节能、减排和公平模型,预测并分摊我国2020年各省的碳排放量;最后依据我国的碳排放情况,利用聚类分析将我国分成“均衡型”、“资源型”和“繁荣型”3类地区,并给出各类地区的管理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一,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治理能力进行测算,除北京、宁夏的各项指数为1、达到效率前沿外,其他地区的指数普遍偏小,西部地区的指数均值最高,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近;二,采用多目标规划的层次分析方法,分别利用产出模型、节能模型和减排模型测算出各省2020年预期的GDP扩大倍数、能耗缩减倍数和碳排放量缩减倍数,再利用公平模型完成我国各省碳排放量的预测,结果表示我国2020年总碳排放量为749408.66万吨,是2015年的1.68倍,符合我国在气候大会上做出的承诺。除贵州、甘肃、青海和海南4个省外,其他省市的预期碳排放配额均高于原有水平;三,采用聚类分析对我国各地的碳排放情况进行聚类,“均衡型”地区包括19个省市,“资源型”地区包括7个省区;“繁荣型”地区包括4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