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太赫兹波束分离器的设计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enny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工电磁媒质的兴起,涌现出一大批基于超材料研发的功能器件,为太赫兹波段功能器件相对匮乏的窘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目前,射电望远镜外差式阵列接收机的快速发展,使相位光栅技术的波束分离器在亚毫米波长范围内得到了重要的应用,它能够将单个本地振荡器源信号经过分束同步传送到超导SIS/HEB混频器阵列接收机中。由于太赫兹频段相位光栅的特征尺寸在亚微米级,其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器件性能,给微加工技术带来巨大挑战。基于此,本文结合相位编码超材料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太赫兹四波束分离器,仅需利用单层超材料编码单元便可实现电磁波束的分离,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工作频率范围在0.85-1.45THz,可同时覆盖0.78-0.95THz和1.25-1.4THz两个天文观测窗口。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微波频段波束分离的研究。基于1bit编码超材料,研究了微波频段多波束分离的二进制超材料结构。通过调整金属贴片宽度w,实现了在8.3-11.9GHz宽频带内反射相位差约180°。运用此单元结构,进行编码序列阵面排布,用两种不同的编码序列实现了单波束、二波束、四波束的波束分离。初步研究了在30°、45°、60°入射角度下,编码超表面的波束分离特性,结果表明,入射角度越大,波束分离效果越差。最后对2bit以及更高阶比特数目的编码超材料结构做了讨论与分析。2、太赫兹频段波束分离器的研究。由微波到太赫兹频段进行拓展,实现了太赫兹频段两种分束方式的四波束分离器设计。根据太赫兹波段的特性,采用聚酰亚胺薄膜的人工单元作为编码超表面的基本单元,在0.85-1.45THz频段内两单元结构反射相位差约为180°。数值模拟研究了一维编码多波束、二维组合编码超表面的反射特性,确定四波束编码序列。根据阵列匹配需求,设计了两种分束方式(1×4和2×2)的波束分离器,1×4阵列波束分离器的频率可调范围达20%,2×2波束分离器的频率可调范围达52%,四个波束信号功率相差不超过10%,实现了宽带太赫兹波束的调控。深入研究了不同入射角度10°、20°、30°、40°下,编码超表面波束分离的远场图,确定最佳斜入射角度(小于30°)。3、太赫兹波束分离器的实验测试。将1×4太赫兹波束分离器的阵面结构进行20倍的周期扩大,进行实验测试。由于扩大后阵面整体编码序列发生了变化,四波束分离转化为五波束分离,当入射角度为20°时,两两波束之间的最大功率差值由理论仿真的30%增加到34%,相比于单个阵面最大功率差值不超过10%,功率分布的均一性变差,阵面扩大后的理论仿真与实验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近几年,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升级革新,机器人的应用不仅仅是局限在重工业方面,也在轻工业方面逐渐代替人工作业。虽然其在一部分重复工作上的效率明显高于人工,但在满足制鞋产业
通过使用配体25,26,27,28-四[(1-丙基-1氢-咪唑)]-5,11,17,23-四-对叔丁基-2,8,14,20-硫杂杯[4]芳烃(TIT4A)和五种二元羧酸与氯化镉的反应,我们得到了五种新型三维配合物:[Cd2(TIT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每年生产大量农作物,而每年由于昆虫对农作物的损耗也非常巨大,在生活中,昆虫类生物随处可见,不管是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还是保证农作物
光子相对于电子具有传输速度快、能耗低、信息容量高、抗干扰能力强、能在自由空间中传输等优势。光子晶体是具有光子带隙的人造周期性电介质结构,因具有良好的控光能力而在
乙醇是一种无毒害、可再生的化学原材料,并且相较于传统的汽油燃料和氢气,其能量密度也更大,更符合现代社会对新能源的要求。此外,由于控制酒驾的必要性,对微量乙醇的探测在
交流电致发光(alternating current electroluminescent,ACEL)器件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光显示装置,具有简单的器件结构,均匀的发光性能,可调的发光波长,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其广泛应
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简称为多酸(POMs),因具有独特的结构与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在电化学、催化、磁性化学及药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多酸化学的不断发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对存储系统的带宽和延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存储介质在为存储系统的性能提升带来新契机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帯来了
通过有效地检索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来获取用户感兴趣的数据是遥感图像领域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
随着半导体工艺尺寸的不断缩小,单芯片集成的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多。通过提高微处理器主频来提升其性能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应用对性能的需求,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向多核和众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