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式“有X有Y”,被收录入汉语词典的34个半固定四字格之一,在近十几年来成为语言学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前人(向平,2000;孟彩娟,2015,2016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式结构特征,句法特征,语用价值。有些问题如构式成分顺序偏向性和构式义仍有待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该构式中的XY是否存在顺序偏向性?若有顺序偏向性,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顺序偏向性?
(2)很明显,该构式呈现多义性,那么,该构式可以表达哪些构式义?构式义原型与其他构式义之间有什么联系?构式义延伸的认知动因有哪些?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通过分析与研究,对于以上几个问题,研究结果如下:
数据显示,“有X有Y”构式确实存在顺序偏向性。象似性,语言表达形式与认知经验结构的自然联系,是影响XY顺序的关键因素。具体来说,有距离象似性,时间象似性和文化价值象似性。除此以外,XY独立于构式之外是否能组成稳定的词语(不包括“高矮”“胖瘦”类复合词语)也会影响XY顺序。若能组成类似于“模样”“滋味”“依靠”这类稳定的词语,进入该构式后顺序保持一致。
通过语料检索与分析,本文发现该构式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构式义,因此,本文根据语义透明程度将构式义分为完全透明,半透明,完全不透明。以透明程度作为分类标准也方便对构式义延伸的认知动因的分析。完全透明,即构式义为构式的字面意义,即“有X并且有Y”,如“有德有才”。对于呈现半透明的有X有Y,大部分都表示XY所属特征的多样性或者穷尽性,例如“有老有少”,“有高有矮”。还有一部分用具体事物表示抽象意义,例如“有山有水”,“有房有车”。通过这些实体的存在,构式重在表达这些实体所承载的抽象意义,例如“有山有水”指风景优美,“有房有车”意为经济状况相对较好。最后,对于构式义完全不透明的“有X有Y”,构式义很难概括为某一类,但与半透明的类似,大部分都是通过实体来意指抽象概念,如“有血有肉”,“有名有姓”和“有手有脚”。此外,该构式呈现多义性,不仅表现在构式整体,也体现在一个特定的“有X有Y”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
分析发现,该构式义原型即其字面意义“有X且有Y”,即完全透明类构式义。但表构式义原型的例子占比很小。不完全透明和完全不透明构式义都是在构式义原型的基础上延伸扩展产生的。那么,这些构式义延伸扩展的认知动因是什么?这是本文的核心研究问题之一。分析结果如下,概念隐喻与转喻在该构式义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概念转喻,大部分“有X有Y”构式义的延伸都涉及了概念转喻。最常见的两种概念转喻类型是以部分代整体和以实体代属性。少部分涉及概念隐喻,相当一部分涉及基于隐喻的转喻。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构式的构式义高度依赖语境,因此,构式义延伸的认知动因也是因语境而异的。对于同一个有X有Y,在不同语境下表达不同的意义,因此其构式义延伸的认知动因也不同。
(1)该构式中的XY是否存在顺序偏向性?若有顺序偏向性,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顺序偏向性?
(2)很明显,该构式呈现多义性,那么,该构式可以表达哪些构式义?构式义原型与其他构式义之间有什么联系?构式义延伸的认知动因有哪些?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通过分析与研究,对于以上几个问题,研究结果如下:
数据显示,“有X有Y”构式确实存在顺序偏向性。象似性,语言表达形式与认知经验结构的自然联系,是影响XY顺序的关键因素。具体来说,有距离象似性,时间象似性和文化价值象似性。除此以外,XY独立于构式之外是否能组成稳定的词语(不包括“高矮”“胖瘦”类复合词语)也会影响XY顺序。若能组成类似于“模样”“滋味”“依靠”这类稳定的词语,进入该构式后顺序保持一致。
通过语料检索与分析,本文发现该构式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构式义,因此,本文根据语义透明程度将构式义分为完全透明,半透明,完全不透明。以透明程度作为分类标准也方便对构式义延伸的认知动因的分析。完全透明,即构式义为构式的字面意义,即“有X并且有Y”,如“有德有才”。对于呈现半透明的有X有Y,大部分都表示XY所属特征的多样性或者穷尽性,例如“有老有少”,“有高有矮”。还有一部分用具体事物表示抽象意义,例如“有山有水”,“有房有车”。通过这些实体的存在,构式重在表达这些实体所承载的抽象意义,例如“有山有水”指风景优美,“有房有车”意为经济状况相对较好。最后,对于构式义完全不透明的“有X有Y”,构式义很难概括为某一类,但与半透明的类似,大部分都是通过实体来意指抽象概念,如“有血有肉”,“有名有姓”和“有手有脚”。此外,该构式呈现多义性,不仅表现在构式整体,也体现在一个特定的“有X有Y”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
分析发现,该构式义原型即其字面意义“有X且有Y”,即完全透明类构式义。但表构式义原型的例子占比很小。不完全透明和完全不透明构式义都是在构式义原型的基础上延伸扩展产生的。那么,这些构式义延伸扩展的认知动因是什么?这是本文的核心研究问题之一。分析结果如下,概念隐喻与转喻在该构式义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概念转喻,大部分“有X有Y”构式义的延伸都涉及了概念转喻。最常见的两种概念转喻类型是以部分代整体和以实体代属性。少部分涉及概念隐喻,相当一部分涉及基于隐喻的转喻。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构式的构式义高度依赖语境,因此,构式义延伸的认知动因也是因语境而异的。对于同一个有X有Y,在不同语境下表达不同的意义,因此其构式义延伸的认知动因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