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系列以民众正式参与为特点,对各级政府活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新兴的政府绩效评价尝试活动。这些活动主要由政府主持,吸纳公民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其中,对政府的权力运行进行评价,因而被政府定位为一种实现向“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契机,被舆论看作是彰显“民主精神”、政府积极“自省”的先进举措。 为了以现实状况检验活动发起的初衷是否得以实现,本文对中国目前的政府绩效评价活动的图景和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展示,宏观地勾勒了目前参与式绩效评价活动形式上以“政府主持—公众参与”模式为主、内容上趋向综合性衡量的基本情势和特征。微观上,着重分析了参与式绩效评价发起之初政府宣示的立场和动机,详细描述了实践中绩效评价活动的基本环节,展示出目前绩效评价活动的结构与功能发挥状况。通过分析发现,中国目前的参与式绩效评价活动在运行中与政府的原初立场及目的发生了严重的“背离”:包括政府在活动中显示出的立场对原意的背离,活动中程序设计对原意的背离,以及最后评价活动的效果对原意的背离。 作为外部的参照和启发,本文对外国政府绩效评价的实践,尤其是美国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理念与结构分析,并发现中国与美国的活动除了在宏观的动机和目标上有部分的重合性外,两者相去甚远。美国的政府绩效评价活动注重对政府行动全程的绩效管理,以明确的目标作为内部参照系,以“责任政府”为压力,最终追求的是政府绩效目标的实现。 反思中国参与式绩效评价活动,政府主动引入该活动存在“叶公好龙”的嫌疑,但也是内外多重因素导致的“情非得已”之选,因而在实施中出现了以“立场宣示”淡化问题,借绩效评价之名标榜政绩,重“虚”轻“实”的现象。整个行政过程缺乏目标性,绩效活动局限于事后的评价,粗放式的绩效评价结构设计,缺乏科学性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残缺的参与机制和责任机制以及展开方式的运动式都使得参与式绩效评价活动的声势远胜于实质作用。目前的参与式绩效评价活动的价值恐怕更多体现为理念上的“政府责任启蒙”。 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案必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入手,重塑政府绩效评价的理念,完善绩效评价的规则体系,拓展绩效评价的领域和维度,从具体的环节提升绩效评价机制的科学性,注重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责任追究等配套性制度的建设,才有可能使绩效评价制度化,并发挥预期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