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新旧之间——从《文艺报》(1980-1985)争鸣类栏目管窥新时期初期的文学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p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初期的文学可谓斑斓驳杂,既包孕着新的变革因素,又同时受着“超稳定”的社会结构的制约。而身处文学批评前沿的《文艺报》显然已深深渗透入了新、旧浪潮此消彼涨的变迁中:一方面在建立新的“主流文学”和历史叙述方式的过程中发挥突出作用;一方面也见证了特定时刻文学的潜在流变。  为了反映新时期初期文学徘徊在“新”、“旧”观念、标准之间的一些状况,本文以1980-1985年间《文艺报》上的争鸣类栏目作为了“重返八十年代”的切入口。争鸣类栏目本身就是《文艺报》适应变革需要的产物,也是一个多重声音扭结、缠绕的交集。而在栏目涉及的众多事件中,作者特意选择了有关剧本《在社会的档案里》、影片《天云山传奇》、小说《绿化树》以及“现代化与现代派”、“关于创作心境模糊性问题的通信”等为研究的个案,把它们拼贴、连接起来以期展示新时期初期文学新旧缠绕的复杂生态:1980-1985年间,早在1985年文学大变革前夜,当主流文学正在艰难重聚、重构之际,现实主义文学制度“大一统”的表面下早已暗流涌动;而在确保意识形态“质”的规定性的前提下,“主流”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吸收着“异端”的某些成分,其原因又只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是“文学”。  而在进入新时期后,当主流文学出现“复调”之际,《文艺报》因隶属的关系无疑更多地体现了“开明派”的倾向和立场。因此《文艺报》与《时代的报告》之间一场围绕着争夺“指导性刊物”地位而展开的角力,也就带有了“新-旧”冲突、斗争的意味。而与曾经长期流行的“断裂论”文学史观的想象相异,在八十年代初文学与体制尚紧密结盟的背景下,被历史誉为“开明”的文坛派别在斗争中制胜的方略却正是左右逢源的“两手策略”,若论对权威的依附性他们与对立一方实质并无不同。  最终,通过“重返当代文学话语实践的场所”,在若干神话破灭、事实呈现后,得以“在中断的缝隙”发现了“历史的联系”。
其他文献
A fusion chemical react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random molecules (RMCRO) is proposed to meet the special demand of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inspection
1 引言rn世界范围内的服务提供商都在不遗余力地开展基于运营商级以太网技术的新服务,想藉此吸引高端用户的青睐.对高质量服务的诉求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得在开通服务时立
澄怀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从味象开始的,正所谓触景生情,借物生意。景也好物也罢,皆因其有象而可观也。夫观者多以外象取物。外象是其表征,是物存于世的重要辨识因素。由于其直观性,可瞬间感受其方圆曲直、艳素黑白。无论物其之外象是绚丽多姿还是其貌不扬,它的内质却总是秘而不宣,掩藏至深。  作为观者身份的艺术家以深厚的美学修养为基础,用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观察方法,由内而外地去体味物象的内质和外形并将其折射回自己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篆隶万象名义》是日本释空海在顾野王《玉篇》的基础上编写的汉文字书。此书的传世本为手写本,其中大量使用了“、”号。一直以来,人们多把“、”号看作义项末尾的“也”字的
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用法复杂的虚词,“了”一直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一定数量的汉语中介语语料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韩国学生
The data forecasting of plant equi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ssurance of th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plant equipment.Thus,it is necessary to i
区、县卫生局 :根据市卫生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对本市区县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及检验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工作的通知》(沪卫疾控 [2 0 0 0 ]2 4号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