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点刺足部穴位,借助疼痛刺激引起屈曲反射,诱发下肢屈肌(原动肌)收缩,拮抗下肢伸肌模式(拮抗肌),输入正确的行走运动模式。以步态时空参数、Brunnstrom分期评定(上田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为评估指标,观察研究其对脑卒中后BrunnstromⅢ期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研究对象.:2019年09月至2020年2月由南京市中医院及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神经科管床医生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的BrunnstromⅢ期偏瘫患者。2.研究方法:自身前后对照3.干预措施:所有受试者均按照神经科常规处理,由同一治疗师进行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足部穴位点刺干预,每天1次,连续治疗6天4.评估指标:时间参数、空间参数、步态对称性参数、Brunnstrom分期评定(上田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E)、Berg平衡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评估1次。结果:1.从时间参数来看:治疗后,步态周期、健患侧支撑时间均减少;健侧摆动相、摆动时间增加,支撑相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摆动相增加,支撑相减少,摆动时间减少。以上结果提示点刺干预能改善患侧下肢支撑能力及摆动能力。2.从空间参数来看:治疗后,双侧步长均增加,其中健侧步长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幅、步速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点刺干预能提高患者步行能力。3.从步态对称性参数来看:健患侧支撑相、摆动相对称性参数均有所改善。4.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来看:点刺干预能有效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步行协调性,对下肢屈曲及伸展功能均有改善作用。5.从Berg平衡量表评分来看:点刺干预能增强患者平衡稳定性。6.从Brunnstrom分期评定(上田敏)评估来看:点刺干预均对BrunnstromⅢ期患者下肢Brunnstrom分期有一定推进作用。结论点刺干预通过向患者重复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有助于提高患侧下肢的支撑能力及摆动能力,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