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破碎化问题愈加严重。中国对内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激烈的竞争却促使地方政府人为地制造贸易壁垒,削弱区域经济交流。地方政府认为这是一个占优策略,既能保护本地产业发展,又能够减缓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于是此类做法便成为地方政府追求本地利益最大化的常用手段。此等画地为牢的做法或许能够在短期内刺激地方经济,但在长期内却严重阻碍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形成,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最终仍不利于地方经济。大量学者对中国的市场分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尽管关于市场整合程度的部分议题仍有异议,但普遍认为市场破碎化已是既定事实,而“诸侯经济”就是市场破碎化的罪魁祸首。学者们在争论市场分割程度和变动趋势时也非常关注其变动的原因,尽管他们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几乎完全限定在行政分割、地方保护主义等政治体制因素层面。本文首次从文化和语言的视角解读市场分割问题。无疑,行政分割是加重国内市场分割程度的重要原因,如果消除诸侯经济是否就能打破市场分割的局面呢?本文认为文化和方言多样性是市场破碎化的深层原因。方言是文化的显性表征,成为身份识别的甄别机制。方言多样性增加社会交易成本,缩短社会信任半径,阻碍区域一体化市场的形成。本文首次实证证明信任在方言多样性阻碍市场整合过程中的传导作用,为中国区域市场一体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益补充。为剔除行政因素的巨大噪音,本文构造了“城市圈”的概念,即以一个市级城市及与之接壤的所有市级城市为一个回归单位。利用构造的方言与市场分割数据,文章的实证研究表明:方言多样性是中国市场分割的重要因素。城市圈内语言小类每增大一类,市场分割程度平均提高2.7%,多样方言区的繁复方言最高使其市场分割程度提高近49%。本文通过更换方言系属的层级、考虑少数民族区的特殊状况、使用更为稳健的计量方法等方式证实本文的回归具有稳健性。与此同时,本文还使用一系列的交乘项观测了方言效应与经济、地理、行政等因素的互动关系,本文发现:城市圈内行政干预越大,方言对市场整合的阻碍作用越大;城市圈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交通越便利,方言的阻碍作用最小,但平均而言,经济和交通因素暂时无法抵消语言的负作用。借助CFPS微观数据,文章显示短半径信任水平是方言阻碍市场整合的重要传导机制。最后,本文还进一步验证了方言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