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能量是驱动个体非自动化行为顺利进行的心理资源,是保证审慎决策、调节情绪、践行目标、应对压力等心理与行为的必要条件。心理能量具有有限性、易消耗、能恢复的特点,行为的效能取决于心理能量的多少。心理能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量充足的人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更广的社会网络、更高的人际关系满意感和生活满意感、更健康的身体与心理,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得更好。现代社会中人们心理能量过多的消耗在这种各种日常压力上,频繁发生的各种灾难性事件也在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剧烈地消耗着人们的心理能量,因而研究心理能量不足状态下的认知特点对于人们调整自身的生活状态以及应对不同强度的压力事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研究一,通过梳理现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严谨的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心理能量量表》。经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量表进行检验,发现量表呈单维结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方差解释量为53.08%,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良好,可以作为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调查研究中测量心理能量水平的工具。 研究二,通过实验室模拟,发现在心理能量不足的状态下,人们难以加工复杂的信息。具体表现为逻辑推理能力下降,在逻辑推理题目上的准确率降低,在坚持完成题目的时间上和愿意尝试的题目数量上,心理能量损耗的被试都显著低于心理能量正常的被试。但在简单的反应时任务中,心理能量损耗与否在反应时上的表现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心理能量对人们的复杂信息加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室研究发现,在心理能量不足的状态下,人们基于消极的预期和判断,面对外部信息的时候,倾向于优先加工消极信息。在本研究中表现为面对消极、中性和积极的面孔时,心理能量不足的被试对消极面孔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对中性和积极面孔的反应时,而心理能量没有损耗的被试对积极、中性和消极面孔的反应时则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三,通过实验室研究发现,在心理能量不足的状念下,在信息性质上人们倾向于加工简单信息,在信息难度上人们倾向于加工简单信息,因而面对外部的信息输入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经常要面对心理能量发生损耗的人群,在其信息加工能量和加共偏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传递简单化、具体的专业化信息容易被接受,有利于达到应急管理的目的。 通过三个研究发现,心理能量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应对极端压力事件具有重要意义,考察心理能量不足状态下人们认知反应的特点对于高效的信息传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符合应急管理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