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恶性肿瘤的高转移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等各种特质更是使大众谈“癌”色变。在消化道肿瘤中,结肠癌属常见病。全球发病率方面,结肠癌处于恶性肿瘤中第三位,死亡率方面,结肠癌居恶性肿瘤中第二位。国民饮食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时俱进,与此而来伴随着结肠癌发病率的逐年提高,虽然我国对于防止结肠癌极为重视,诊疗方面已有相当大的进步,但因肿瘤高转移率特性的存在,使得一部分患者确诊时就已丧失治愈的机会,接受传统化疗又存在副反应强、有效率不确定等因素,靶向药物的地位就凸显出来。所谓靶向药物,就是针对肿瘤特定的突变基因作用的药物,有低毒、高效的特点,患者的依从性较好,但目前恶性肿瘤中已定位的可作为靶点的突变基因相对于全部突变基因来说尚属沧海一粟,因此积极探索肿瘤相关的突变基因,研究其作用机制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对于结肠癌预后的判断及发现潜在药物作用靶点具有重要意义。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突变的信号传导通路不胜枚举,其中PI3K信号通路对细胞存活起重要作用,PIK3C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PI3K的激活,后者的激活会在细胞膜上产生第二信使,磷脂酰环己六醇-3,4,5-三磷酸盐[PI(3,4,5)P3],也就是PIP3,而PIP3是AKT转位到细胞膜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AKT通过磷酸化作用于信号通路下游因子,来促进细胞存活,是重要的抗凋亡(细胞存活)调节因子。随着对PI3K信号通路研究的不断加深,新的肿瘤相关因子被不断发掘出来,INPP4b(II型多磷酸肌醇4-磷酸酶)是PI3K信号通路中的脂类磷酸酶,其在C-末端存在双磷酸酶结构域,这是INPP4b发挥去磷酸化作用的结构基础,INPP4b的具体作用是通过其催化结构域的C-末端水解PI(3,4)P2(3,4-二磷酸肌醇)中4号碳原子的磷酸基团,生成PI(3)P(3-磷酸肌醇),可以看出,INPP4b对PI(3,4)P2起拮抗作用,而PI(3,4)P2是ATK激活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故INPP4b通过抑制AKT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发挥抑癌作用。SGK3(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3)是AGC蛋白激酶家族的成员之一,SGK家族成员与AKT家族成员的催化结构域有55%的序列是相同的,故SGK与AKT的各个亚型的磷酸化活动所识别的部分底物也相同。同时,SGK3亦有其独特的PX结构域,通过该结构域,SGK3可与PI(3)P结合,进而将一系列的激酶定位到核内体膜上,而PI(3)P是上游INPP4b活动的产物,故INPP4b的活动对SGK3及信号通路下游的信号传导意义重大。SGK3可以抑制通路下游的NDRG1(N-myc下游调节基因1),而NDRG1是一个已确定对肿瘤转移有抑制作用的抑癌基因。故SGK3也是PI3K信号传导通路的重要成员之一,作为细胞磷酸化级联反应的一个功能性交汇点,参与细胞存活、分化、物质转运等各种活动的调节。Ki-67所对应的抗原是一种人类核蛋白,其表达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被广泛应用于病理学检测中,作为衡量人类肿瘤细胞生长分数的“增殖标记”。因对其研究开展的较早,且比较成熟,使其在判断肿瘤增殖活性方面具有较强的可信度,Ki-67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细胞增殖标志物之一。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PP4b、SGK3及Ki-67在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索结肠癌中INPP4b、SGK3及Ki-67的表达高低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在肿瘤增殖发展过程中彼此之间的关联性。研究INPP4b、SGK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可为结肠癌治疗中新靶点的探寻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联合检测三者为判断临床预后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收集病理明确诊断为结肠腺癌的蜡块固定组织70例和癌旁正常结肠蜡块固定组织35例,患者术前患者均无放疗、化疗等任何新辅助治疗。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癌组织中INPP4b、SGK3及Ki-67表达水平高低,分析三者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指标是否存在关联性。数据分析使用SPSS 19.0,χ2检验被用于计数资料统计,Spearman秩相关分析被用于判断指标间相关性,检验标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1.在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INPP4b、SGK3及Ki-67都有不同程度表达。INPP4b和SGK3阳性表现为棕黄色染色,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于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45/70)和74.3%(52/70),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0.0%(7/35)和14.3%(5/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6,P=0.000;χ2=25.050,P=0.000)。Ki-67主要于细胞核阳性染色,在结肠癌组织表达阳性率为67.1%(47/70),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2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60,P=0.000)。2.INPP4b、SGK3及Ki-67于结肠癌中的水平高低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联,且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关联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结肠癌中INPP4b与SGK3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48,P<0.01);Ki-67的阳性表达分别与INPP4b、SGK3呈正相关(r=0.748,P<0.0 1;r=0.7 0 2,P<0.0 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PP4b、SGK3及Ki-67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均远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浸润肠壁越深,存在淋巴结转移时,TNM分期越晚,三者阳性率越高,提示三者的表达与结肠癌的恶性侵袭关系密切,并且对可结肠癌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INPP4b、SGK3及Ki-67的阳性表达结果呈正性相关,故联合检测三者的表达水平可能会对新药物靶点的发掘提供思路,对临床工作中判断患者预后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