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康复新对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愈合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是否有软骨缺损修复作用及可能作用机理,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通过建立体外培养兔KOA软骨细胞系,观察康复新对兔KOA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测定康复新作用下兔KOA软骨细胞中p44/42MAPK蛋白表达情况,从微观上观察康复新对兔KOA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1.康复新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将体重3.5-4.5kg的清洁级、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个组,模型对照组、康复新高剂量组、康复新中剂量组、康复新低剂量组,每组18只(分三个时间段使用,每个时间段6只)。用3%戊巴比妥钠(1ml/kg)耳缘静脉麻醉,用手术钻孔方式造成兔右膝关节股骨内侧髁全层缺损模型。模型建立后,各组在骨关节缺损处,分别注射不同浓度康复新。在骨缺损4、8、12周处死各组动物,观察标本并对骨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根据染色图像结果,分析判断康复新对兔软骨缺损修复状况及组织变化的作用。2.康复新对兔KOA软骨细胞增殖及p44/42MAPK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将体重3.5-4.5kg的清洁级、雄性新西兰兔,用3%戊巴比妥钠(1ml/kg)耳缘静脉麻醉,改良关节刻痕法复制兔KOA模型,术后开始每日驱赶动物活动30分钟,至第4周时KOA模型复制成功。空气栓塞法处死新西兰兔后,采用酶消化原代细胞培养法建立兔KOA软骨细胞系;根据不同给药浓度将KOA软骨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溶剂对照组、10ng/m L康复新组、20ng/m L康复新组、40ng/m L康复新组、80ng/m L康复新组;各组用药48h后,应用CCK-8法检测兔KOA软骨细胞增殖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兔KOA软骨细胞中p44/42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1.康复新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1.1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修复状况的情况观察术后4周,模型对照组:软骨缺损凹陷明显,可见肉芽组织;康复新高、中、低剂量组,均缺损凹陷明显,可见白色骨样组织。术后8周,模型对照组:缺损底部可见纤维样组织;康复新低剂量组:缺损区可见填充软骨;康复新中剂量组:缺损区可见填充软骨,有光泽;康复新高剂量组:缺损区凹陷不明显,填充软骨光滑,有少量骨赘形成。术后12周,模型对照组:缺损区可见纤维样组织,凹凸不平,无光泽;康复新低剂量组:缺损区填平,表面粗糙;康复新中剂量组:缺损区填平,表面欠光泽;康复新高剂量组:关节软骨结构良好,缺损区填平,表面光滑,与正常区域界限模糊。1.2软骨缺损处HE染色后的各组修复组织形态学半定量评分结果术后4周、8周、12周三个时间点结果均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康复新高、中、低剂量组半定量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1.3术后12周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组织Masson染色结果模型对照组:纤维素生成但排列紊乱,软骨细胞分泌胶原纤维很少;康复新低剂量组:修复处的结构组织较紊乱,软骨细胞分泌胶原纤维较少;康复新中剂量组:软骨细胞较多,但分泌的胶原纤维较少,纤维素较多且排列相对规律;康复新高剂量组:修复处的结构组织排列规律,软骨细胞多且排列规律,纤维素含量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含量多。2.康复新对兔KOA软骨细胞增殖及p44/42MAPK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与模型组相比,10ng/m L、20ng/m L、40ng/m L、80ng/m L康复新组能促进兔KOA软骨细胞增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浓度越高增殖作用越强;与KOA组比较,10ng/m L、20ng/m L、40ng/m L康复新组p44/42蛋白表达水平较低,且40ng/m L康复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结论1.康复新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有一定的修复作用。2.康复新能促进兔KOA软骨细胞增殖,降低MAPKs信号通路中p44/42MAPK蛋白表达,发挥抗软骨退变,促进骨修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