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尽管经过几十年来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等传统治疗癌症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并无明显改善,在美国肺癌的五年生存率低于15%,发展中国家更是低于8.9%。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公共问题。
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其发生涉及遗传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多个学科多个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关注肿瘤免疫这个领域,其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备受瞩目,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及肿瘤浸润局部均有CD4+CD25+Treg的升高。
CD4+CD25+Treg是一个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由1995年Sakaguchi等首次报道,具有免疫无能性和免疫抑制性两大特性,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在癌症患者中,许多由自体同源T细胞识别的肿瘤相关抗原已被证实是正常的自体成分,肿瘤免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自身免疫,肿瘤免疫与CD4+CD25+Treg相关,它通过抑制T细胞对外源和自体抗原的免疫反应,在维持对自身成分免疫耐受的同时也阻止了机体对自体同源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因此CD4+CD25+Treg可能具有抑制肿瘤免疫作用,在肿瘤的进展和预后方面起重要作用。肿瘤患者常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一方面肿瘤细胞可产生一系列逃避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机制;另一方面,CD4+CD25+Treg控制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对肿瘤的免疫耐受,双重作用引起肿瘤的进展。目前CD4+CD25+Treg在肿瘤患者免疫抑制方面的临床研究并不多见,其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国外研究发现,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如卵巢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等患者的外周血和肿瘤局部微环境的CD4+CD25+Rreg水平明显升高。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细胞产生的肿瘤抗原及所分泌的一些免疫抑制因子引起肿瘤患者体内CD4+CD25+Treg升高。CD4+CD25+Treg主要通过细胞一细胞直接接触机制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机制抑制CD4+和CD8+T细胞及其它效应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抑制抗瘤效应,引起肿瘤细胞逃逸及对肿瘤抗原免疫耐受,促进肿瘤的进展。近年来动物移植瘤模型的体内外研究表明去除CD4+CD25+Treg可以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
多项研究表明去除CD4+CD25+Treg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因此,CD4+CD25+Treg在肿瘤疫苗与免疫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CD4+CD25+Treg与肿瘤免疫之间关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对于CD4+CD25+Treg的作用机制及免疫生物学特性还不是很清楚。CD4+CD25+Treg如何与效应细胞发生作用?CD4+CD25+Treg如何影响肿瘤的进展,而肿瘤又如何影响CD4+CD25+Treg的变化等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因此我们设计本实验,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研究其与肺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手术的关系,探讨CD4+CD25+Treg在肿瘤免疫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创造高效的肿瘤疫苗和有效治疗肿瘤的免疫学方法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
研究目的:
1.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的变化。
2.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的变化与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手术的相关性。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肺癌组
(1)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2008年2月我院呼吸科或胸外科的住院患者;
(2)所有对象均为经支气管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初诊肺癌患者;
(3)共78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
(4)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59.534±11.54岁;
(5)根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分期标准,Ⅰ期患者11例,Ⅱ期lO例,Ⅲ期31例,Ⅳ期26例;
(6)鳞癌28例,腺癌44例,小细胞肺癌6例;
(7)高分化癌8例,中分化癌23例,低分化癌47例;
(8)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治疗,不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器官移植或其它系统的肿瘤;
(9)近3个月未使用过免疫增强或抑制的药物及其它生物治疗。
1.2对照组
(1)研究对象为2007年6月~2007年12月我院的健康体检者;
(2)共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
(3)年龄28~86岁,平均年龄61.50±15.09岁;
(4)所有对象均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器官移植或肿瘤;
(5)近3个月未使用过免疫增强或抑制的药物。
2.实验方法
(1)所有观察对象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2ml,EDTA抗凝;
2h内送至流式细胞仪式;
(2)取50μl的抗凝血,分别加入相应的荧光单克隆抗体10μl,混匀,室温避光孵育20min;
(3)加入红细胞裂解液2ml,混匀,室温避光放置10min,待红细胞完全裂解,1200rpm/min离心5min,弃取上清液;
(4)PBS缓冲液2ml洗涤2次;
(5)加入含%多聚甲醛,PH为7.4的固定液450μl,放置2~8℃避光处,待上机分析;
(6)2h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表面各种荧光素的荧光强度,阴性对照消除自发荧光和非特异性荧光。荧光强度以二维散点图储存于计算机中。Cellquest软件分析数据,每次分析10000个细胞,记录阳性细胞百分率,减去非特异性对照值。
3.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多组间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资料比较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均数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1.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21.07±5.26)%,n=78)较健康对照组((10.04±2.75)%,n=30)显著升高(P<0.05)。
2.Ⅰ+Ⅱ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12.89±3.19)%,n=21)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分别为(22.46±4.35)%(n=31)、(24.35±6.20)%(n=26),明显高于Ⅰ+Ⅱ期肺癌患者及对照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
3.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显著升高,分别为(20.75±+4.85)%(n=28)、(21.52±5.26)%(n=44)、(19.20±6.41)%(n=6),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各肺癌组间外周血CD4+CD25+Tre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各组不同组织学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分别为(20.36±3.12)%(n=8),(21.1 1±4.67)%(n:23),(21.30±3:5.75)%(n:4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分化程度的各肺癌组间外周血CD4+CD25+Tre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5.手术后的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14.384±3.82)%)显著低于手术前((20.16±5.24)%)(P<0.05)。手术前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手术后的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肺癌的进展密切相关,越晚期水平越高。
2.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升高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
3.手术切除肿瘤后,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明显下调,有助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从而增强肿瘤的免疫应答和抗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