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中国紧跟国际经济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动向,有利于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从2009年开始,中国政府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上日程,并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予以重视。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创新的环境和机制不健全,关键核心环节和技术严重依赖国外。那么,在经济全球化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否呈现出粗放化的发展趋势?造成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粗放化发展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在扩大内需背景下,纠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粗放化发展倾向?这些问题的检验和回答,对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首先,本文运用A股市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指标的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效应的研究表明,虽然产业整体呈现显著的规模效应,但是部分细分产业的规模效应不显著,甚至呈现规模不经济·,政策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效应的作用是显著的;在产权性质方面,国有企业规模效应不显著,而非国有企业规模效应显著。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和分产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在政策后均呈现下滑态势,对其分解后发现,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率和纯技术效率的降低造成的,呈现出“轻技术创新,重规模扩张”的产业粗放化发展趋势。进一步通过产业整体和分产业层面的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验证了产业发展的粗放化趋势。其次,基于前文分析中所得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粗放化发展趋势的判断,紧接着对造成其粗放化发展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一方面,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出口数据,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出口扩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率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出口并未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率水平,并且抑制了技术进步;分地区回归显示,出口促进中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生产率增长,但对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生产率促进作用不显著;分产权性质回归中,出口对非国有和国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生产率增长率都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包含国内外市场分割生产投资和水平型生产投资的开放经济模型,发现内需不足和制度障碍的外在约束,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实施的各种“隐形”补贴,扭曲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造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国际代工的出口成本显著低于NVC(国内价值链)构建方式的投资生产成本,造成理性的企业经营行为必然是用代工的出口方式替代NVC构建的生产方式,阻碍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NVC构建,导致其粗放化发展。再次,为了纠正战略性新兴产业粗放化发展趋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本土市场需求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市场需求促进生产率增长,提高了技术进步率和纯技术效率,使其成为遏制生产率增长下滑的有效途径。分地区回归表明,本土市场需求仅促进了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分产权性质回归中,本土市场需求促进了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生产率增长,前者来自技术进步,而后者来自纯技术效率上升带来的技术效率提高。最后,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基于本土市场需求,从如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和技术创新的角度,展开了实证分析。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的研究表明,本土市场效应和技术创新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出口增长;分地区回归发现,技术创新并未促进中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增长,本土市场效应对中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出口促进作用要大于东部地区;分产权性质回归表明,本土市场效应并未促进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出口增长,技术创新对非国有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国有企业。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表明,出口和本土市场需求都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但后者的促进作用更强;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呈“U型”特征;分地区回归表明,出口仅促进了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本土市场需求对两者都有促进作用,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在东部地区呈更为显著的“U型”关系;分产权性质回归中,出口仅促进了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也仅在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呈“U型”关系,而本土市场需求对两者的促进显著。总之,在扩大内需条件下,通过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粗放化发展趋势的判断和评估,粗放化发展趋势的原因分析,以及基于本土市场需求的纠正战略性新兴产业粗放化发展的实证研究,将为本文从微观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纠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粗放化发展倾向,以及在扩大内需条件下,如何从促进产业的生产率增长、技术创新和出口增长的角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从而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