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深度报道的现实困境与转型策略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中国青年报》为例研究纸媒的深度报道。通过梳理《中国青年报》深度报道的发展轨迹,总结其特点和优势,分析其困境与挑战。结合时代发展机遇,为《中国青年报》深度报道的转型提出合理化建议。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兴起,带有强烈的启蒙色彩。《中国青年报》被视为深度报道在中国的诞生地,推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20世纪90年代,广播、电视进入大众生活,深度报道走向跨媒介繁荣。《中国青年报》不断创新,改进深度报道的操作方法和呈现方式,创办《冰点》等特色版面。世纪之交,深度报道遍地开花,表现出多元复杂的特征。《中国青年报》推出“特别报道”版,以调查性报道为主要内容,取得了辉煌成就。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传媒生态被重塑,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格局被颠覆,纸媒断崖式下跌。深度报道具有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特点,被很多纸媒视为“包袱”,陷入发展困境。《中国青年报》的深度报道也不例外,面临政治和市场的双重夹击。一方面,政治对新闻的管制愈加严苛,报道空间大幅收缩;另一方面,资本巨头通过投资、收购等形式抢占传媒版图,加大对新闻媒体的控制。此外,广告收入下滑、选题同质化、媒介技术落后、人才储备“断层”等内部问题也限制了《中国青年报》深度报道的发展,转型迫在眉睫。在转型的过程中,《中国青年报》曾走过弯路,解散了拥有十年历史的特别报道部。经过一年的实践,报社意识到深度报道部门的重要性,重建了深度调查部,并与商业机构展开深入合作。通过研究,笔者认为《中国青年报》的深度报道在未来发展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拓展选题边界,关注青年话题;巩固内容优势,加强对外合作;提升媒介技术,丰富表现形式;再造生产流程,提升报道效率;重视人才培养,改善薪酬体系。为了使本研究更贴近现实,笔者访谈了近30位深度报道的从业者和媒体高管,试图全面呈现纸媒深度报道的整体现状,总结纸媒深度报道当下的困境及机遇,探索深度报道的未来趋势。
其他文献
以实现印刷机组多电机同步控制为目标,设计了一个基于现场总线PROFIBUS.DP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在PLC主站中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实现多电机转速的智能分配,从而达到同步控制,在
对于给定的约束,多个数据源分别是一致的,但是在它们集成时可能是脏的。已经存在的技术能够通过特别的方法识别出数据集成环境下的脏数据,但是不能进行有效处理。分析查询对应的
在企业自动化系统中,上层企业管理和生产监控大多采用以太网,下层车间现场大多采用现场总线,上下层各自采用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为了远程监控生产现场,实现异构网络的数据
给出了一种基于多级资源池的负载平衡算法,采用主控节点集中分配和后台节点自治调节相结合的策略。并针对多级网络结构的集群系统的优势提出了集群系统中局部优先负载平衡的策
对VLSI电路中RLC互连线的时延进行了研究,使用改进的一阶模型来近似分布式均匀传输线的传输函数,计算出时域下的阶跃响应并得到简洁的时延计算公式。然后将其应用到具体的RLC互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生产始终高度依赖天气气候条件,更离不开气象服务的支撑和保障。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之下,我国的农业生产正
网格计算中的资源调度技术是连接网格底层和高层功能的纽带。蚁群算法作为一种成熟的分布式、启发式搜索算法,其实质上是一种通过群体智能间接散布最优解信息,采用逐步收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