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部分土壤养分和质量明显下降。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方面被广泛应用,施入土壤中的生物质炭在短期内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生物活性。然而,生物质炭长期施入土壤是否能够减缓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土壤养分和有机氮组分的结构及含量尚不清楚。本研究以陇中黄土高原旱作春小麦农田为研究对象,依托2015年布设于甘肃农业大学旱作农业综合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6个生物质炭添加水平(CK:0 t·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部分土壤养分和质量明显下降。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方面被广泛应用,施入土壤中的生物质炭在短期内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生物活性。然而,生物质炭长期施入土壤是否能够减缓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土壤养分和有机氮组分的结构及含量尚不清楚。本研究以陇中黄土高原旱作春小麦农田为研究对象,依托2015年布设于甘肃农业大学旱作农业综合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6个生物质炭添加水平(CK:0 t·hm-2、BC1:10 t·hm-2、BC2:20 t·hm-2、BC3:30 t·hm-2、BC4:40 t·hm-2、BC5:50 t·hm-2)。通过测定0-5 cm、5-10 cm和10-3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酶活性、土壤养分、有机氮组分、作物产量和土壤温室气体(CO2、N2O)的排放规律和环境因子,结合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生物质炭添加水平与土壤性质及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为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土壤质量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添加生物质炭提高土壤有机质(SOM)和全氮(TN)含量,BC4处理时土壤0-5 cm和5-10 cm土层SOM含量最高,分别较CK显著增加45.73%和31.47%(P<0.05),10-30 cm土层土壤SOM含量无显著变化。BC5处理时土壤TN含量最高,0-5 cm、5-10 cm和10-30 cm土层土壤TN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10.94%、10.25%和6.52%。BC2处理时5-10 cm土层土壤全磷(TP)含量最高,较CK显著提高31.56%。BC3处理时土壤速效钾(AK)含量在0-5 cm土壤中最高,较CK显著增加25.78%。生物质炭对各土层土壤全钾(TK)和速效磷(AP)含量均无显著变化。2.添加生物质炭提高土壤MBC含量,BC5处理时土壤MBC含量最高。在0-5 cm、5-10 cm和10-30 cm土层中,BC5处理时土壤MBC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89.89%、68.63%和139.74%(P<0.05);生物质炭处理对土壤MBN含量无显著变化。生物质炭提高土壤硝酸还原酶(NR)活性,BC5处理土壤NR活性最大。在0-5 cm、5-10 cm和10-30 cm土层,BC5处理时土壤NR活性分别较CK显著提高1027.17%、255.565%和111.33%;BC2处理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0-5 cm土层较CK显著增加7.15%,蔗糖酶(INV)活性在5-10 cm土层较CK显著增加12.18%,二者在其他土层、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生物质炭处理对各土层土壤碱性磷酸酶(ALP)和脲酶(UR)活性均无显著影响。3.添加生物质炭提高土壤酸解总氮(TAN)、氨基酸态氮(AAN)、酸解铵态氮(AMN)和氨基糖态氮(ASN)含量。BC3处理时10-30 cm土壤TAN、AMN和ASN含量最高,分别较CK增加107.55%、91.91%和99.74%(P<0.05),仅BC5处理时AMN含量显著降低。BC5处理时土壤AAN含量最高,在0-5 cm、5-10 cm和10-30 cm土层中分别较CK显著增加81.51%、77.27%和71.04%。随生物质炭添加量增加,土壤酸解未知态氮(UAN)含量呈降低趋势,BC5处理时含量最低,在0-5 cm、5-10 cm和10-30 cm土层中分别较CK显著降低89.57%、78.34%和57.42%。通过相关分析可知,土壤TN和SOM是影响有机氮组分差异的主要因素,与AAN、AMN和非酸解氮(AIN)间呈显著正相关,与UAN间呈显著负相关;MBC次之,与AAN和AIN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UAN间呈极显著负相关。4.BC1和BC4处理能提高土壤CO2的累积排放量,而BC2、BC3和BC5处理能够降低土壤CO2的累积排放量,其中BC3处理CO2的累积排放量最低,较CK显著降低32.32%(P<0.05)。添加生物质炭能够显著降低N2O的累积排放量,BC3处理N2O的累积排放量最低。生物质炭处理土壤温室气体CO2与N2O的综合增温潜势效应表现为:BC1>CK>BC4>BC5>BC2>BC3。在旱作农田中,土壤温度、气温在各土层中均与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水分含量仅在10-30 cm土层中与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添加生物质炭能够影响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养分含量,调节土壤有机氮组分分配比例,改善土壤质量,减小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且在BC3处理时,小麦产量最高,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抑制效果最佳。因此,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考虑,在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小麦农田土壤改良中,本研究推荐的生物质炭添加量以30t·hm-2为宜。
其他文献
葡萄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果之一,栽培面积和年产量均居于世界前列。但由于环境及土壤问题,葡萄栽培当前面临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中,土壤盐渍化成为限制葡萄栽培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因工程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方式,它能够极大的缩短育种年限。因此,筛选耐盐基因,并研究功能和作用机理对于葡萄耐盐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鉴定和q RT-PCR分析发现,葡萄且VvTrihelix5转录因子对盐胁迫具有明显的响
试验以亚硒酸钠和DL-硒代蛋氨酸为硒源,采用水培研究了不同外源硒处理对小白菜养分吸收、抗氧化系统、产量、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的施用浓度和硒源,为生产富硒小白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试验选取无机和有机两种外源硒,采用两种施硒方式,即根施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1.根施亚硒酸钠可增加小白菜地上部P、Ca、Mg、Fe等元素的吸收。根施DL-硒代蛋氨酸可增加小白菜地上部Ca、Mg、Fe等元素的
花牛苹果,属于蔷薇科,主要分布于天水市,为甘肃省天水市特产。目前,天水花牛苹果种植面积约202.05万亩,主要分布于海拔1750m以下的干旱浅山地区,果园坡度相对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基础设施较差,花牛苹果的常年种植也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本试验以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种植3年、5年、8年、10年的苹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不同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以及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的变化状况。试验结果如下:(1)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果园0-20cm土层
盐胁迫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作物栽培和生产造成的影响很大。对于植物耐盐机理的研究在不断的深入,尤其是鉴定和挖掘耐盐性相关基因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赤霉素参与植物的各种非生物胁迫响应,并且外源施加GA_3能够提高植株对盐胁迫的耐受性。赤霉素氧化酶基因GA2ox、GA3ox和GA20ox已经在一些模式植物中被研究具有提高植株的耐盐胁迫能力,因此本文以葡萄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葡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重金属镉(Cadmium,Cd)污染的现象日趋严重。蔬菜是人们生活中所必需的食物,而产地镉污染是蔬菜食用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叶类蔬菜对Cd的吸收能力要显著高于其他类蔬菜,更要注意其Cd污染问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蔬菜对土壤中Cd的吸收累积,降低蔬菜中Cd含量,提高蔬菜品质保障食品安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以生菜(Lactuc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镉污染条件下,
为了探索光照和温度因子对旱地小麦生育期、叶面积指数以及产量的影响,本文以APSIM模型为平台,在田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调试APSIM模型参数,对模型进行检验。然后运用APSIM模型模拟三种不同耕作方式下,不同光照、温度条件对小麦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并运用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APSIM模型可以对研究区不同耕作措施下的旱地小麦进行有效模拟。根据对试验站2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优质蛋白饲草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其重要性日益突显。然而紫花苜蓿品种多样,其对氮素的反应也有不同表现,氮高效型紫花苜蓿可以达到低肥高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因此,为探究紫花苜蓿氮效率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依据团队前期对紫花苜蓿氮素利用的研究成果选取8个紫花苜蓿品种为代表,通过对其氮素吸收、固定以及氮转化能力的研究,筛选氮高效型紫花苜蓿品种并且
为探索陇中旱农区春玉米适宜的氮肥施用方案,本试验以甘肃农业大学旱作农业综合实验站2012年设定的氮肥运筹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四个氮肥水平(N0:不施氮肥,N1:施氮100 kg·hm-2,N2:施氮200 kg·hm-2,N3:施氮300 kg·hm-2)和两个施肥时期及分配比例(T1:1/3基肥+2/3拔节期追肥、T2:1/3基肥+1/3拔节期追肥+1/3大喇叭口期追肥)对玉米籽粒产量和水氮利
豆科多年生的紫花苜蓿与禾草进行混播,不仅能够提高混播组分中禾草粗蛋白含量,增强草地可持续利用率,还能改善土壤状况。因此本试验设置紫花苜蓿+无芒雀麦(记作:M+B)、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记作:M+P)和紫花苜蓿+苇状羊茅(M+F)3种草种组合,并且将紫花苜蓿与3种禾草均按1:2(紫花苜蓿+无芒雀麦:A_1,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B_1,紫花苜蓿+苇状羊茅:C_1)、1:1(紫花苜蓿+无芒雀麦:A_
根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水分、矿物质和无机盐离子。从分子水平研究干旱胁迫下植物根系微结构、生理生化和基因的变化,对分析植物抗旱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由国际马铃薯中心(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CIP)引进的品种中利用前期实验室大田数据筛选出两个生育期相同、耐旱性存在差异的马铃薯品种(C16:CIP397077.16和C119:CIP3980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