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义一词在人类文明社会中源远流长,自其诞生以来就被视为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和美德,是一种具有永恒意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正义的适用范围从亚里士多德的“人的行为”到近现代思想家们的“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正义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实现社会正义也成为他们理所当然的内心诉求。“正义不仅应该实现,而且应该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正义理论的集大成者美国著名学者约翰·罗尔斯将正义划分为实质正义、形式正义及程序正义三种,其中程序正义是规则的应用主体在程序设计、程序操作过程中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表现为一种程序的正当性,体现于程序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强调的是一种“过程价值”,是评价程序本身正义与否的价值标准。作为正义的一种类型,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形式正义相得益彰,共同发挥着正义合理建构社会基本制度的巨大功效。它起源于英国的自然正义理论,在美国的正当程序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在立法、司法领域得到实践。二战以后,西方行政权力得到病态地扩张,为了限制行政权力,人们把程序正义全面引入到行政领域,尤其是行政权力最为集中的行政决策领域。程序正义对于增强行政决策的正当性、加强行政决策的可接受性、提高行政决策的效率、更好地发挥行政决策的效益具有巨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程序正义开始得到初步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程序正义的研究开始得到全面展开。在行政决策过程中,程序正义得到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人民开始从一个完全被动的接受者逐渐参与到行政决策过程中来,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决策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受到五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加上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等各方面的束缚,我国人民的程序正义观念仍然十分淡漠。程序正义在我国的行政决策中还未能得到完全实现,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等着我们去完善。我们应当对西方行政决策过程中程序正义的发展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从培养人们程序正义的理念入手,发挥公众参与在宪政体制下的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来予以保障,从而使我国行政决策过程中的程序正义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进而实现社会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