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人的关注和研究,是哲学界一个永恒而又古老的话题,许多哲学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马克思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人论的起点和落脚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论著,其主要是针对人的本性展开研究,笔者通过深入分析、查证,从新的理论思维和视域来解读并揭示马克思提出的人的“类本质”的理论追溯和实践经验、内涵、蕴含的主要思想、所具有的价值,并结合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的践行以及和谐社会构建,阐述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的内涵以及现实意义,凸显和展现其理论张力与时代价值,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人的类本质理论在当前是同样适用的,仍具有很重要的社会价值。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就马克思“人的类本质”思想的理论渊源展开分析,并论述该理论的实践基础。其理论渊源主要包含了普罗泰戈拉、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五个思想家的理论,并对这五大思想渊源逐一进行分析阐述。接下来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主要思想,包括类本质与人的特殊性、自我意识、生产劳动、自我实现这些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思想的基本内容。并进一步分析普遍性和超越性、现实的类对象性、自由自觉的类存在这三大类本质特点。随后阐述了马克思论人的社会本质以及类本质现实化的问题。在上述论证基础上分析人的类本质异化及复归,从劳动产品、劳动活动、人同自己、人与人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异化问题。接着分析了人的类本质异化的表现形式、人的类本质异化的原因以及马克思如何给出克服异化回归人的类本质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指明了马克思“人的类本质”的历史与现实价值:马克思“人的类本质”思想超越了前人,尤其是马克思之前的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并指出:马克思类本质思想理论,为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提供了新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对探讨与解决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具有启示意义,同时也更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学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实践层面上,透彻研究马克思类本质理论,有利于更好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类解放指明了方向、利于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