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基础教育的普及,成就了我国在政治、经济与科技各方面的长足进步,然而重理轻人文的教育体制,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等导致我国在后现代社会的变迁中付出沉痛代价。这代价包含许多方面,例如青少年及中年自杀率的不断升高、伦理观念的模糊、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家庭功能式微等。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称,“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进一步增加。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五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另一方面,查阅相关资料与数据,让人不得不以一种严肃审慎的态度去正视青少年问题。青少年阶段原应是青春活力、充满无限可能与希望的生命黄金期,在这生命即将绽放的阶段,愈来愈多青少年选择了伤害自我或他人的生命,显示其看待生命之态度与价值观亟需我们加以关注和探讨。学校如何能够通过改善其对生命的态度进而影响其应对生活中的挫折或压力事件的方式,给予适当引导和帮助,此为本研究之动机。研究一选取900名高中生作为被试,有效被试760人,对高中生生命态度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二探讨高中生生命态度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三设计生命教育教学方案,采用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比实验设计,从被试中选取一个班级(60人)的高中生进行干预,另一班(60人)作为对照组不施以任何干预,一共进行8次,历时两个半月。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存在感和生命态度总体受年级影响,存在感和死亡态度及生命态度总体受是否独生的影响,理想和存在感两个因子受母亲文化程度影响;求助、发泄及应对方式总体受性别影响,发泄因子受是否独生影响,求助因子受母亲文化程度影响,问题解决因子受父亲收入水平的影响。2.生命态度的各个维度均与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呈显著正相关,理想与退避、幻想呈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与求助、幻想呈显著正相关,与忍耐呈显著负相关,爱与关怀和求助呈显著正相关,存在感和求助、退避、忍耐呈显著负相关,死亡态度和求助、退避、发泄、幻想呈显著正相关,生命态度总体与应对方式的问题解决、发泄、幻想呈显著正相关,与忍耐呈显著负相关,与求助、退避不相关。3.生命态度及应对方式各因子分整体都有所提升,且干预组后测生命态度总体与对照组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