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药师佛信仰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i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中佛是大医王,而药师琉璃光佛是专以消灾延年、祛病除厄、幸福往生救护众生的佛。药师佛信仰是佛教体系内以崇拜药师佛为核心而形成的佛菩萨信仰,这种信仰将《药师经》作为主要理论基础,根据十二大愿、九横死、幡灯续命法、净土等思想逐渐形成包括仪轨、道场、信众、场所、信仰活动等完整的宗教信仰形态并衍生出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第一章对药师佛信仰的经典《药师经》及其思想传播进行梳理与阐释。第一,从历史文化角度探讨《药师经》在印度集成,认为它是药师佛信仰的理论源头,并分析《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和隋唐《药师经》译本在翻译者各自的思想和译经体系中的地位;第二,比较四种译本《药师经》的内容异同,着重研究各译本中十二大愿和九横死的异同,发现四个译本虽然出现时间不同,译者及翻译风格不同,但是主体内容具有较大一致性;第三,系统阐释《药师经》思想,一是考察在佛经中药、药师、药师佛的功能演变,认为这是药师佛信仰出现的文化心理条件;二是探讨《药师经》的主要理论,指出这些理论是药师佛信仰的理论核心,是药师佛信仰能够流播的理论前提条件。第四,《药师经》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为主要理论基础,借助其他佛教信仰形式,在个人的宗教修养上表现为遵守佛教戒律和修持药师仪轨,以一定的修持实践形式和文学艺术形式在寺院开始推行,不仅在平民中流行,而且受到上层人士的注意,说明它已经具备初步体系化的宗教形态,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二章按照历史系统梳理和研究隋唐时期《药师经》注疏。从历史记载分析隋唐的《药师经疏》相比于其它各朝代是最多的,但留存硕果不多,说明该时期药师佛信仰的兴盛。从作者所属法系考察隋唐的《药师经疏》多数出自玄奘的法相唯识系。从作者、作品体系、作品内容方面考察此时期仅存的敦煌S.2512佚名《药师经疏》、敦煌S.2551佚名《药师经疏》、太贤撰《本愿药师经古迹》二卷,发现各位作者虽然所依据的《药师经》译本不同,但是在引用佛学经典、发挥《药师经》思想时,基本上围绕般若、唯识、净土、涅槃四系经典,他们通过对《药师经》中出现的观点和术语作出系统解说及论证,实现作者本人佛学素养与《药师经》内容的完美融合,完成其《药师经疏》作品体系的创建。隋唐时期从《药师经》的翻译状况到《药师经》注疏的撰写与传播状况反映出药师佛信仰的思想理论传播发展较快。第三章研究唐代药师仪轨思想。在唐代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药师琉璃光佛印咒》表明药师仪轨方面的经典开始出现,随后一行撰《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金刚智译《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不空译《药师如来念诵仪轨》、最澄作《药师如来讲式》,说明该时期药师佛信仰开始重视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层面。通过对这些仪轨的研究发现药师佛信仰的仪轨在经典中明确化是从阿地瞿多的《陀罗尼集经》开始,他以密教的立场将药师仪轨单列为《药师琉璃光佛印咒》,具体描述了药师佛坛法、礼拜、供养及受持的方法。后来的药师仪轨撰述多参考阿地瞿多译作的相关思想。从药师仪轨的撰写者和翻译者以及仪轨内容分析唐代药师仪轨发现,该时期药师仪轨思想均与密教思想关系密切,说明当时药师佛信仰的实践定位偏于密宗实践。第四章研究隋唐时期药师佛信仰的社会表现状况,此时期药师佛信仰比前期更为兴盛,信徒们通过供养、礼拜、抄诵、持戒等修持实践和特定的仪式不断加强药师佛信仰的信念和信号体系,通过艺术、文学等形式向信众个体心理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推动药师佛信仰的发展。随着药师佛信仰的信念和信号体系的发展,隋唐时期药师佛信仰既存在大规模群体信仰行为,也存在个人的信仰行为,既存在单独的药师佛信仰,也存在与其他佛教信仰结合的药师佛信仰,这些行为以药师佛信仰的修持实践及仪式、药师佛信仰为核心的艺术表现与文学表现展现出来。隋唐药师佛造像和图绘较东晋南北朝更为丰富,造像者的范围扩大,遍及到包括达官贵族、僧尼及普通民众各个阶层,表明这个时期的药师佛信仰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社会力量更为雄厚且民间色彩更浓。隋唐药师佛信仰的文学表现形式较多,从《药师经》到药师经变到灵验故事、赞文、愿文的发展可以看出药师佛信仰者不仅有皇室高层,还有文人士大夫,亦有文化不高的下层民众,从而可以看到隋唐药师佛信仰的流播其途径之多样,其涉及社会阶层之广,其涉及社会生活之深。第五章解析药师佛信仰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宋、元、明、清、民国药师文献的影响和现代价值。从药师佛信仰基本宗教要素和文化表现形态入手分析药师佛信仰的宗教文化特征,药师佛信仰作为以崇拜药师佛为核心的佛菩萨信仰具有适应性功能,它的发展过程即是领域专门化过程、内容圆融化过程、形式多样化过程,同时药师佛信仰也具有密教属性和净土属性。从《药师经》著述和药师仪轨考察隋唐药师佛信仰对宋、元、明、清、民国的药师文献影响发现,隋唐以后药师佛信仰的思想阐释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药师佛信仰的仪轨却被日益重视,此时人们信仰药师佛更为注重以修行实践行为获得消灾延年、祛病除厄、幸福往生的利益;药师佛信仰的最大特色就是信仰的现世性,其内涵就是在积极入世的基础上,针对个人和社会的痼疾进行医治,构建一方人间净土。总之,《药师经》在印度集成之后被传到中土,东晋时期被译出传播,直至隋唐时期药师佛信仰的格局理论上表现为《药师经》的翻译和《药师经》注疏的撰写以及药师仪轨的翻译和撰写,社会表现上体现为药师佛信仰的修持、造像图绘以及文学创作。隋唐时期药师佛信仰在造像和抄经供养上主要表现为药师佛与其它佛菩萨、《药师经》与其它佛经共同接受供养,说明药师佛信仰对当时人们的心灵世界具有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以药师佛信仰的宗教文化特性的适应性功能经过宋、元、明、清、民国的实践性和现世性转换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药师佛信仰的现代价值表现在它的精神价值、医疗价值、教育价值。自东晋至今中国药师佛信仰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药师佛信仰既具有历史属性,也具有宗教文化属性。故此可采用文献学研究法为主研究药师佛信仰,结合其他方法从哲学、历史学、文化学等不同视角探讨药师佛信仰的理论发展脉络和理论价值,着重解析隋唐时期药师佛信仰的理论与社会表现形态,兼及隋唐以后药师佛信仰的理论,力图揭示药师佛信仰发展的思想脉络,以期能为社会良好发展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正>引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低成本、高效率的担保物权实现程序是金融机构快速清收、提高风险防控水平的最佳司法路径。该程序自20
会议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对话中的平行结构,即对话中两个句法结构平行、意义关联的语言表达。本文以此类结构中的典型代表现代汉语SVO平行结构为例,探究对话中平行结构的生成机制和
监狱是国家刑罚的执行机关,不仅承担着惩罚与改造人的中心任务,而且担负着把罪犯特别是重刑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重任。不但需要加强监狱方面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还需要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帮教活动。开展社会帮教,能够使罪犯感悟到国家和社会的温暖,从而增强罪犯的改造信心,丰富罪犯的改造生活,有效促进罪犯再社会化;开展社会帮教,有利于广泛争取社会对监狱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树立现代文明监狱的良好形象,促进监狱事业
<正>炎炎夏日即将到来,不可或缺的是一幅太阳镜,既可以保护眼睛不受灼热的日光侵害,又可以当作一件百搭时尚单品。透过墨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柔和的世界,却让世界看到了一个
<正>19世纪中期在法国喜歌剧院一种新型的歌剧正在崛起,受到法国各个阶层听众的欢迎,逐步替代了大歌剧的统治地位,这就是抒情歌剧(Opéra lyrique)。古诺的《浮士德》(Faust,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是肿瘤免疫疗法中的一种。该疗法主要原理是将癌症患者的T细胞经基因工程转化为体内表达嵌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的CAR-T细胞,再将其回输到患
在互联网与云计算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企业的产品需求、软件开发、产品更新节奏越来越快,软件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对于软件开发以及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对产品资料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传统模式下项目管理、软件开发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人工手动部署导致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不一致的情况;系统无法动态实时地调整、产品版本更迭不及时等,这样会导致项目开发成本
建筑遗产的价值是建筑功能属性对人的影响,现存的建筑遗产的物质形式是由前人在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在精神价值的指导下创造出来的。以价值为核心的建筑遗产保护理论指出保护建筑遗产的目的是保存和延续其价值,因此探寻建筑遗产所蕴含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大召寺是内蒙古地区少有的明代建筑遗迹,历史上曾承担漠南蒙古的政治、商业、宗教、文化等多种职能,也是如今呼和浩特地区商业和文化极度繁荣的地段,蕴含珍贵的价值属性。但是
上世纪90年代末,党中央国务院办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迎接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2014年教育部印发《立于不败之地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各个学校都应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2016年9月,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主持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在北师大举行成果发布会。从“素质教育”到“核
安全、环保、节能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三大主题,随着智能汽车的大力发展,如何能够采取更加智能有效的方式保证汽车的安全性成为现今汽车发展的关键。内轮差是车辆转弯时无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