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以及客户需求不断提高,制造服务化已成为国内外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企业层面,制造服务化包括服务业务(产出服务化)和服务投资(投入服务化)两个独立但相互依赖的核心维度。但服务化同时伴随着运营、战略和财务等方面风险,尤其是高级服务。那加强服务化行为的动机源自何处?其中,企业绩效期望差距(期望落差或期望顺差)是否会影响制造服务化行为?如果是,以何种方式影响?对服务业务和服务投资的影响是否有区别?这是亟待解决的系列问题,能为处于制造服务化转型过程中的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关键在于揭示了服务化行为的决策者心理驱动因素。以往服务化相关研究存在两大缺口:(1)将服务化行为简单视为制造企业提供的服务业务,即关注产出服务化,而忽视了微观层面的投入服务化;(2)对服务化驱动因素的认识不够充分,且限于访谈或观察方式。由此,本文抓住服务化行为的本质特征,聚焦服务业务及服务投资两个核心维度,同时整合决策领域看似矛盾的前景理论和威胁-刚性假说,用实证方式探究服务化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绩效期望差距对服务化行为的关系。基于服务化典型行业通用设备制造业(C34)和专用设备制造业(C35)2007-2018年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结论揭示了:(1)期望落差和顺差均存在促进制造服务化的可能性,但决策者在不同情境下的注意力和决策逻辑是不一致的;(2)期望落差与服务业务深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3)期望顺差与服务投资强度呈正U型关系。基于此,提出三点管理启示:(1)企业的社会绩效期望差距可作为服务化行为的决策参考;(2)管理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动态视角看待服务化带来的机会和威胁;(3)为确保服务业务的提供和成功转移,企业需要同时关注服务业务产出和服务资源投入,尤其是实施更复杂的高级服务时。本研究最大创新点是,在服务化领域引入并整合前景理论和威胁-刚性假说,拓展了其在期望顺差区间的应用,尤其是威胁-刚性假说,为解释不同程度的期望差距与服务化行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供了合适的理论视角,同时打开该过程中管理者心理决策逻辑的这一黑箱,以更真切和全面地了解制造企业的服务化动机和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