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澄清理论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是当代美国道德教育中最有影响力、应用最为广泛的德育理论流派之一。本文通过对价值澄清理论的研究,旨在批判地吸收一些成功的经验,为新时期我国高校德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在急剧变动的社会环境中,价值澄清理论汲取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经验主义教育学的养料应运而生。它强调以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为目标,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切入点,以改善传统灌输的教育方式为手段,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为落脚点。目前我国同样处在政治、经济、文化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时期,他们的人生价值的选择与判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价值观念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对于解决我国大学生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德育显得力不从心。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出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忽视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多样性德育方法的运用,脱离学生现实中的道德生活。价值澄清理论的提出这对于改善当时德育状况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我国高校德育有必要批判地吸收、借鉴价值澄清理论一些成功的经验,对于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得出一些适时而有益的启示。反观价值澄清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选择,反对传统的、专制的灌输教育方法,并设计了对话策略、书写策略、认知策略等一系列价值澄清方法,教会了学生更好的进行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方法和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减少了价值混乱,适应了复杂多变的社会。文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高校德育的对策:培养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新高校德育方法、回归学生道德生活。对于西方的价值观念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要创造性的吸收和借鉴。因此,在借鉴价值澄清理论过程中,我国高校德育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