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世俗化对晚明世情小说中僧尼形象的影响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enl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经教徒信众的努力,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宗教之一。在传播过程中,佛教出现本土化和世俗化的趋向;及至明代,佛教的世俗化程度大大加深。佛教世俗化,对明代尤其是晚明时期世情小说中的僧尼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分析探讨佛教世俗化对晚明世情小说中僧尼形象的影响,以期读者对该选题得到一个较为全面、较为深入细致的了解与认识。论文除引言和结语外,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从佛教活动重心的转变、佛教神圣性的消泯和僧界内诸多乱象分析明代佛教世俗化的表现和成因。明政府基于限制并利用的目的制定的宗教政策,带有厚重的功利色彩,僧人被卷入世俗生活中,其活动重心发生了由“出世”向“入世”的变化。明代的宗教政策对僧人从功能角度进行了划分,导致僧人出现了明显的职业化倾向,宗教服务成为世俗生活的一部分,佛教原本的神秘性和神圣性逐渐消泯。及至晚明,明王朝的腐败带来宗教政策的松弛,各种抱有其他目的的人出家为僧,带来僧尼队伍的混乱,进一步加重了佛教世俗化的程度。第二章从晚明世情小说中善僧尼的角度,探讨佛教世俗化对僧尼形象的影响。本章将善僧尼分为高僧和凡俗僧尼,分别加以分析讨论。在佛教世俗化的影响下,世情小说中的高僧几乎都涉入世俗,并且高僧破戒的故事被充分发挥和演绎;凡俗僧尼是僧人职业化的产物,佛教为其提供了衣食来源,甚至使其发家致富,但佛教原本的教义几乎被完全消解。本章还探讨了“高尼”形象缺失背后的原因,分析了佛教世俗化对这种文化现象的作用。第三章探讨佛教世俗化对晚明世情小说中恶俗僧尼形象的影响。佛教活动重心的改变,缩小了僧俗之间的距离,揭去了其原本的神秘性和神圣性。佛教世俗化带来的晚明僧界的诸多乱象,为恶俗僧尼形象提供了原型,大量贪财好色的僧人形象出现在世情小说中。他们无视戒规、法律,为财色不惜杀人害命,表现出被欲望控制的人性之恶。晚明社会风气的开放、道德观念的崩塌,也为恶俗僧尼形象的涌现提供了必要条件。第四章探讨佛教世俗化对晚明世情小说僧尼形象的审美功能和道德功能的影响。在佛教世俗化的作用下,僧尼形象表现出明显的“趋丑”倾向,同时也迎合了当时文化氛围中读者的审美观念。“趋丑”的僧尼形象对社会道德产生了一定的腐化作用。但是僧尼形象承载的佛教教义,对社会道德又有一定的教化作用。通过对晚明世情小说中僧尼形象的研究,不仅能够看到佛教世俗化对晚明世情小说的影响,也可以据此对晚明的社会文化进行全面考察。
其他文献
目前对于欧赋的研究方式主要采用的是将其分成古赋、徘赋、律赋、文赋四类来分别进行研究,或者将其按照文本的内容进行分类赏析,对于欧阳修文赋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背景原因、
本文从泛码头文化的角度切入,对池莉小说作品从语言到内容再到价值观以及作家本人的论述,揭示泛码头文化对她小说创作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并由此论析池莉小说创作的优势、特色
研究背景与目的: 帕金森病是以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的一类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中老年人常见。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治疗上,至今
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妇女与儿童群体一直深受封建伦理秩序的压迫与欺凌。直到五四时期,启蒙先驱纷纷为改变妇孺群体在社会上的不公正地位而振臂高呼,而周作人则是其中最不容忽视的
本文介绍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体系建设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分析了体系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智慧高速"的发展与高速公路运管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展望了预防性维护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坛上,林白无疑是独特的一个。林白在其个人化的写作中始终充满了对女性乃至人类精神的关怀,孤独和狂欢的精神主题贯穿其全部创作。在其早期的作品中,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其死亡率很高,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原发性肝癌起病多较隐匿,一旦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通常已属于中晚期
目的鼠肉瘤病毒致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KRAS)突变型肺腺癌是临床常见肺癌亚型,发病机制不清,预后不良。推测可能与KRAS突变对整个基因组的影响有关。
互联网的出现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品质,与此同时也不断左右着人们对于商业银行业务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在现有的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有一定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