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基因表达谱技术寻找有潜在临床价值的大肠癌生物标志物。 方法: (1)利用蛋白质组学(2-DE+MALDI-TOF/TOF)技术研究氟尿嘧啶(5-Fu)对不同恶性程度大肠癌肿瘤细胞(LoVo,SW480)作用前后的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寻找结直肠癌化疗疗效潜在标志物,凝胶电泳图谱进行分析发现:5-Fu作用前后,大肠癌肿瘤细胞的蛋白表达谱有显著不同,且不同恶性程度的细胞具有不同的蛋白表达趋势变化,通过质谱鉴定和分析,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作用所产生的hnRNPK、PDI两种蛋白表达趋势及量的规律性改变,可作为大肠癌化疗疗效及化疗反应的客观指标指导临床用药; (2)通过对人大肠癌不同侵袭力细胞株进行miRNA全谱及基因表达谱分析,利用miRNA表达趋势的显著性STC分析及多重比较检验进行样本的差异基因筛选。根据MiRNA-go网络及MiRNA-gene网络中的关键miRNA取交集得到大肠癌特异性的规律性表达的差异miRNA; (3)利用microRNA基因表达谱芯片分别从大肠癌四种细胞系(LoVo、SW480、HT-29、Caco-2)、人胚胎干细胞(huESC-17)和结肠正常上皮粘膜细胞(NCM460)中筛选规律性差异表达microRNA。通过microRNA表达谱分析,并利用RT-PCR证实其与大肠癌转移潜能相关的胎源性miRNA-26b,对胎源性的microRNA进行组织学和细胞学验证,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潜在的靶标及功能。 (4)利用microRNA基因表达谱芯片分别从大肠癌四种细胞系(LoVo、SW480、HT-29、Caco-2)中筛选规律性差异表达microRNA。通过microRNA表达谱分析,并利用RT-PCR证实与大肠癌转移潜能相关的miRNA-221,对microRNA进行组织学和细胞学验证,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潜在的靶标及功能。 结果: (1)细胞水平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5-FU作用前后,大肠癌肿瘤细胞的蛋白表达谱有显著不同,且不同恶性程度的细胞具有不同的蛋白表达趋势变化,通过质谱鉴定和分析,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作用所产生的hnRNP K、PDI两种蛋白表达趋势及量的规律性改变,可作为大肠癌化疗疗效及化疗反应的客观指标指导临床用药; (2)miRNA全谱及基因表达谱分析,利用miRNA表达趋势的显著性STC分析及多重比较检验进行样本的差异基因筛选发现大肠癌特异性的规律性表达的差异miRNA:has-let-7i; (3)通过microRNA表达谱分析,并利用RT-PCR证实与大肠癌转移潜能相关的胎源性miRNA-26b,对胎源性的microRNA进行组织学和细胞学验证,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潜在的靶标及抑制大肠癌增殖、分化、侵袭、迁移的生物学功能。 (4)通过microRNA表达谱分析,并利用RT-PCR证实了与大肠癌转移潜能相关的miRNA-221的通过抑制靶基因p27促进大肠癌侵袭、增殖的癌基因作用。 结论:通过蛋白组学、microRNA表达谱差异分析,找出了大肠癌相关的特异性差异表达蛋白、microRNA作为大肠癌候选生物标记物,并证实了这些候选生物标志物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