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原七国国风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xiahe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十五国风,有《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陈风》、《桧风》七国国风产生于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稳定的历史、地理区域,也是我国文化和文明的发源地,更是《诗经》产生时期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中原区域的七国国风不管在地域、历史、文化、诗歌风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共性和相似性,从而区别于其他国风和《雅》《颂》。本文的重点便是以中原区域为关注点,将七国国风放在“中原”这一框架中做整体的考察,研究其产生地域、时间、作者身份,并在此基础之上,尽力还原国风产生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以及七国国风所共有的区域性的艺术特色。   本文首先通过对七国国风中出现的地理方位名词、时间的信息、有关人物身份的字句进行研究,确认各国国风所产生的大致区域、时间和作者身份。产生区域是一首诗歌的地域背景,产生时间则可以研究出诗歌的历史、政治背景,其作者身份则代表着诗歌所表达的阶层信息,三者是确认一首诗歌情感表达的重要依据。于七国国风而言,其产生地域大致是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时间是西周末至春秋的初中期,而作者大多为上层贵族。七国国风产生之际,正值七国国势不断走向衰微。首先,王室的没落,导致这些追随王室、因循守旧的老牌诸侯失去庇护和依赖,国势渐弱。其次,各诸侯国统治者本身又荒淫无度,篡乱相乘,缺乏积极向上的斗志和精神,因此逐渐落后于新近崛起的秦、楚、齐、晋等国,失去了乱世争霸的资格,而只是困顿于中原地区,抱残守缺,最终成为诸侯争霸的陪客甚至是牺牲品。处于这一历史变革中的中原贵族,敏锐的感受着这一无可逆转的变化和堕落而无计可施,只有付诸诗歌,以表达自身或消极、或哀怨、或冷漠、或清醒的情感。因此,中原区域的诗歌总体上来说是中原区域各诸侯国没落的贵族哀歌,以及他们在末世之际有意或无意的狂欢。   中原各国传承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文化,在当时代表着最顶峰的华夏文明。但是,物极必反,从中原各国的诗歌中,我们读到了古老文化的不断衰弱,是一种当文明渐至顶峰之时而出现的疲惫和塌软。不管是鬼神文化还是礼乐文化,都在渐渐的走向抛物线的另一端。但是,也正是因为古老文化的塌软和疲惫,以及当时国势衰落而导致的混乱与狂欢,使得七国国风之中出现了新鲜的文化元素,即关注人性和关注自我,抛却宗族、国家和社会等一切的大情感,将诗歌的注意力转向人本身,转向作为一切之主体的人自身的小情感,如男女之情、亲情和友情等。这是七国国风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转变预示着人这一主体开始走向文化关注和文学关注的中心。   七国国风的文学成就是巨大的。与其他国风一样,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丰富的情感表达、多彩的人物形象、多样的行文方式以及多变的句式章法等都是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但是其最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是一直被视为“郑卫之音”的艺术特色。《诗经》中的诗歌,或质朴,或古雅,但是中原国风却于质直古雅之中独具细腻柔和之感,仿佛是《诗经》中的“江南”,词调婉转、情感柔腻,具体在表现手法上如叠词和“兮”字的运用等。这一点是中原国风与其他国风以及《雅》《颂》在文学成就上的最大相异之处。
其他文献
6月,又有两家QFII获批加入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中。QFII扩容的步伐越来越快,截至6月,证监会今年共批准了36家机构的QFII资格。QFII的进一步扩容意味着资本市场向外资敞开的力度有所加大。  QFII受制度性红利邀请  QFII扩容的速度自然取决于证监会对QFII的资格审批步伐。作为一项长期的资金建设项目,在郭树清上任后,一些相关的制度性红利建设速度明显加快。这对于境外机构投资者来说
湖南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不多,目前只有少数方言点的声调有过实验研究。湖南长株潭地区主要有湘语、赣语和客家话3种方言,属于同一方言的不同地区又分属
《庄子》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一部重要的典籍,具有极高的思想性与文学性,备受后世研究者青睐。这部著作并非完全由庄子本人独立完成,有许多后世增益、删改的成分,因此此书的成书
柳晟俊先生是韩国著名的唐诗研究专家,对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以柳晟俊先生及其唐诗研究为讨论对象,进而梳理、介绍柳晟俊先生的研究方法,重点对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