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在城市快速发展建设中,地铁凭借其快速、耗能低、承载力度大等优势,逐渐的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地铁车站属于地下密闭的大空间,而地铁车站一旦发生火灾,烟气快速在车站内蔓延开来,影响人员疏散,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在地铁车站站台层火灾中,人员需要从站台层疏散到站厅层,而由于烟囱效应烟气会通过楼梯间蔓延至站厅层,从而影响人员的安全。站台层着火时保证楼梯口的相对安全十分重要,同时还应尽快把烟气排出,防止烟气在车站积累过多而对人身安全造成影响。因此研究烟气在地铁站内蔓延规律以及人员疏散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合肥地铁5号线锦绣大道站为研究对象,该车站为典型的地铁侧式车站。利用Pyrosim软件对地铁车站火灾时进行数值模拟,分别探究了挡烟垂壁不同下落高度、屏蔽门的开闭模式和机械排烟情况下烟气的温度、能见度和CO浓度分布,总结这些因素对烟气蔓延规律影响情况,确定地铁车站楼梯间危险来临时间。针对该地铁车站结构以及人员特征,运用Pathfinder软件计算出基于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时间,得出的疏散时间与楼梯间危险来临时间进行比较,判断该地铁车站是否满足疏散要求。得到的结论如下:(1)在考虑挡烟垂壁下落高度时,自然通风条件下,屏蔽门处于关闭状态。挡烟垂壁下落高度越大对烟气水平扩散阻碍作用越大,对烟气控制效果更好。但烟气主要控制在站台层,使站台层温度和CO浓度升高,降低了能见度。但当挡烟垂壁下落高度为1.0m时可以延长右楼梯口危险来临时间42s。在当挡烟垂壁下落高度为1.0m的基础上增加机械排烟,既可以有效的降低站台层温度和CO浓度,提高站台层能见度,又可以增加12s右楼梯危险到来时间。(2)在考虑屏蔽门开启方式时,自然通风条件下,不设置挡烟垂壁。开启屏蔽门有利于降低站台层温度和CO浓度,并可以提高站台层的能见度,开启屏蔽门数量越多效果越好。当屏蔽门全部打开时,可以增加右楼梯危险来临时间58s。在屏蔽门全部打开的基础上开启机械排烟,不但可以更有效的控制站台层温度和CO浓度,提高站台层的能见度,而且也可以延长6s右楼梯危险来临时间。(3)当挡烟垂壁、屏蔽门和机械排烟三者共同作用时,对站台层温度、CO浓度控制效果和提高站台层能见度最佳,而右楼梯间危险来临的时间最晚。(4)车站内所有人员在211.5s都可以撤离到安全区域,站台层人员疏散完时间为187s,小于危险来临时间214s,说明该地铁站人员可以安全疏散。本文的重点是地铁车站火灾和人员安全疏散的模拟,本文研究对控制地铁车站火灾,减少损失、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能为将来地铁侧式车站的消防设计和管理工作提供思路。图[45]表[9]参[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