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的生活观探析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观是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看法,生活观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形成固定的生活模式。本文旨在探析李渔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活的态度。李渔的一生跨越明末清初,移家杭州后生活观基本形成,生活模式基本固定。从大的方面讲,本文主要分为李渔生活观的形成、内容及其评价。又因为生活观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这一生活的理念和现实的生活一定会产生矛盾,所以笔者又单门列了一章“李渔生活观与现实的冲突”。在李渔身上有儒家卫道士的影子又有李贽讲私欲、解放思想的一面,这与李渔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的。李渔的生活观受其时代的影响,也反映出明末清初士人的生活观念。总体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相比前几个朝代,士人的现实意识较强,既讲求感官的享乐,又注重精神需求。此外,文人在清朝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到相比于明朝都有很大的差距,清政府加强了对文人的控制。笔者尽其所能通过论述李渔的生活观揭示同时代文人的生活观。第一部分为李渔生活观形成的背景。主要从外部环境和李渔的社会身份两个方面论述。外部环境主要是从政治方面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论述。历朝历代士农工商和官任一阶层都要服从专制统治,到明末清初时期,反对专制统治的思想开始出现,如重享乐、交游等,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形成社会风尚。另外李渔个人的生命轨迹促进其生活观的形成和发展,笔者重点论述的是李渔的两个社会身份,儒士和商人几乎贯穿李渔的一生。第二部分为李渔生活观的内容。主要为追求生活情调、向往城市生活、承担家庭责任三个方面。在笔者看来,李渔就是想要一份舒适的生活,一家人生活在繁华的城市中,衣食住行各有要求。这样的生活不论在古代还是现在是每个人都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要考虑李渔所处的社会环境。没有钱财没有官职却坚持如此品质的生活是不易的,他对生活的新意展现在各种细节上。第三部分为李渔生活观与现实的冲突。李渔非常努力的维系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与现实存在差距。首先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战乱;第二,想要的这份社会情调需要大量的物质支持,他坦言自己重名利受人争议。第四部分即李渔生活观的评价。依传统对一个人的评价首先要看其“德性”,所以对李渔正面的评价从民国之后才开始多起来。
其他文献
19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前半期,是英国开始由惟利是图、效率至上的社会阶段向寻求社会和睦、兼顾社会公平的社会阶段转型的启动时期,同时也是英国自由主义新旧体系交替的转轨时
对于南北朝的佛教学派,以往研究不多,即使在佛教史的著作中,对于佛教学派更多的只是介绍各自经论的翻译和主要人物,于其地理分布涉及较少。  本文主要研究北朝涅槃、成实、毗昙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日本曾经多次向中国派遣使节,学习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等各个领域的先进文化,模仿中国建立起律令制封建国家,营
本文以新保守主义对里根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思想、对里根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及原因分析。文章认为,新保守主义的产生既是对60~70年代美国国内
摘 要:产水气藏在开发中后期极易出水,严重时将导致井筒积液,甚至水淹停产,影响气藏开发效果。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调研,总结了产水气藏地质特征,气井产水原因及危害等,并分别从工艺原理、选井原则及现场应用情况三个方面对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机抽排水采气工艺等4种常用单项排水工艺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采气工艺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地质特征 出水原因 排水
西南实业协会,是抗战时期大后方重要的社会经济团体,对大后方的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拟通过对该协会刊物《西南实业通讯》相关问题的考察,初步整
本文以苏、浙、皖、京(南京)、沪五省市交通委员会为中心,研究1930——1937年间的东南地区公路交通的建设情况。中国虽然在清末就已出现了用于行驶汽车的城市道路和短途公路,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