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中动构式的句法语义对比研究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hdzj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Keyser&Roeper(1984)以来,对中动构式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争议较多的话题。对中动构式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印欧语言中,而对汉语中动构式的研究是从Sung (1994)才开始的。尽管不少学者已经研究过英语和汉语中动构式,以往文献中也有关于英汉中动构式的对比研究。然而,中动构式的本质特征,特别是汉语中动构式的句法和语义等特点,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英汉中动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对比研究。本论文首先讨论了中动语义的特征,包括类指性、情态性、隐性施事的任指性、和句法主语的责任性。论文不只是讨论了中动语义的这些特征,还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内部关系,指出中动语义的核心是类指性,具体来说,是属性(dispositional)类指性。中动句是以非施事为主语的属性类指句,或称属性归因句。因此,被描述的对象,即事件非施事的参与者,被提升到主语的位置,同时,施事被降级为隐性论元。由于以非施事为主语的属性类指句具有施事无关性,因此,中动句中的隐性施事在指称上获得了任指性解读。另外,属性类指句不汇报实际发生的特定事件,它表示的是主语的属性促使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它本身就具有情态性。可见,中动语义的属性类指性导致了其它特征的产生,所以,我们称之为中动语义的核心。中动语义具有跨语言的一致性,它在不同的语言中以不同的句法形式得以实现。换言之,中动构式在不同的语言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也是对比研究的意义所在。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有着不同的语法特征,因此,英汉中动构式必然会在形式上有诸多差异。英语中动构式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汉语中是否存在中动构式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因此,论文在讨论汉语中动构式之前首先证明了它的存在。论文把前人所研究的“NP+V起来+AP”结构假定为汉语中动构式,从构式语法有关构式的定义出发,证明了“NP+V起来+AP”结构独立的构式地位,另外,论文把这个结构和类似结构,如主动结构、被动结构、受事主语句、话题句等,进行了详细的对比,指出,“NP+V起来+AP”结构不等同于其它结构,因此,应当把它看成一个独立的构式。在此之后,本文把以非施事为主语的“NP+V起来+AP”结构的意义和中动语义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发现,这个结构所表达的意义正是中动语义,而且它在多方面和英语中动构式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认为“NP+V起来+AP”结构有可能就是汉语中动构式。在此基础上,论文对“NP+V起来+AP”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按照AP的语义指向将其分成A、B、C三个类型,认为,A型的动词多为意义虚化的言说或者感官动词,而B、C两个类型中的动词为动作动词。另外,A型结构中的“V起来”可以移至主语之前,甚至可以从句中删除,因此,它不是句子的谓语,而是属于插入语的一种,是“独立语”成分。A型句子真正的谓语是AP,也就是说,这个结构的主语NP可以直接和AP构成主谓短语。可见,AP本来就是NP的属性,V所表达的动作只是使这个属性凸显的方式。“NP+V起来+AP”结构的B型和C型不同于A型,它们是以“V起来”为谓语中心的,AP只是作为状语修饰“V起来”。可见,能表达中动语义的不是A型,而是B型和C型。所以,我们认为“NP+V起来+AP”结构的B型和C型才是汉语中动构式。其实,从本质上说,B型和C型应该归为同一种类型,我们只是为了分析的方便把它们划分开来。也有研究者认为,汉语中动构式还有其它的表现形式,如“VP+V上去+AP”、“VP+V着+AP”、“VP+V来+AP”、以及“NP+AP+V”结构。我们一一分析了这些结构,发现它们并不符合中动语义的所有限制,因此,它们都不是汉语中动构式的类型,至少不是典型的汉语中动构式。所以,我们将汉语中动构式界定为“NP+V起来+AP”结构的B型和C型。在界定了汉语中动构式之后,我们详细研究了英汉中动构式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其论元、动词、和修饰语。关于英汉中动构式的论元,论文讨论了位于主语位置上的论元角色和没有在句法层得到投射的隐性施事。通过对比英汉中动构式位于主语位置上的论元,发现英汉中动构式可以做主语的论元角色是有所不同的,例如英语中动构式可以以感事和来源为主语,而汉语中动构式不可以;另一方面,汉语中动构式的主语可以是成事、当事、目标、时间成分等,而这些成分在英语中动构式中不能做主语。总起来说,汉语中动构式以非内论元做主语的情况多于英语中动构式。英汉中动构式对动词的限制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的地方。一方面,典型英汉中动构式中的动词在进入中动构式之前,一般具有[+自主]、[+及物]、[+完成]的语义特征。另一方面,英语中动构式的动词有时可以带宾语或者结果补语等其它成分,而汉语中动构式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严格排斥结果补语。然而,一般来说,汉语中动构式的能产性比英语高,很多不能进入英语中动构式中的动词可以构成合格的汉语中动句。另外,我们对英汉中动构式动词的及物性分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我们讨论了这些动词在进入中动构式之前的及物性,认为,典型中动构式的动词在其它语境中一般是及物动词;然后,我们分析了这些动词在中动构式语境里的及物性,指出,中动词受到中动构式义的压制,由及物动词变成了派生的不及物动词。我们知道,英汉中动构式一般需要某种形式的修饰语。英语中动构式的修饰语表现为副词性修饰,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情态、否定、强调、焦点等手段来实现副词性修饰的功能。汉语中动构式的修饰语是形容词性修饰,并且不能用其它手段来代替。也就是说,汉语中动构式里的形容词性修饰是不可缺少的。因而,所有的汉语中动句都有一定的评价意义,表达的是说话者对主语属性的主观评价。尽管英汉中动构式的修饰语表现为不同的形式,然而,这一点不能构成英汉中动构式的区别,因为,这些修饰语在英汉中动构式中的功能是一致的,即,作为状语修饰谓语动词。至于以何种形式作状语和不同语言的特征相关。汉语中可以作状语的形式是多样的,而英语则一般以副词性成分作状语。还需要探讨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英汉中动构式为什么需要修饰语。这个问题有三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即,中动构式里的修饰语是句法要求、语义要求、或是语用需要。我们认为英汉中动构式里的修饰语是语用需要。详细来说,修饰语是每个话语都必须有一个信息焦点的需要。换言之,修饰语作为中动句的信息中心为话语提供新信息。在讨论了英汉中动构式的各组成成分之后,我们又从整体上讨论英汉中动构式范畴。论文首先总结了英汉中动构式的典型性特征,并指出符合所有这些特征的句子属于典型英汉中动构式,或称英汉中动构式的原型;而在某方面违反这些特征的句子则是英汉中动构式的非典型成员。我们按照典型和非典型把英汉中动构式分成了不同的意义类型,并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发现,汉语中动构式的意义类型不如英语中动构式丰富,如汉语中动构式没有“性质中动构式”和“设计特征中动构式”。这主要是因为汉语中动构式一般不能客观描述某实体的特征,一般都有评价意义。可见,有时,汉语中动构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性要比英语中动构式强。英汉中动构式范畴的成员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而且,其边界也不是清晰可断的。换言之,英汉中动构式范畴和其它类似结构范畴之间不是界限分明的。这也证明了认知语言‘学关于范畴边界模糊性的说法。
其他文献
卫生防护距离是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上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其作用是为企业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提供一段稀释距离,使污染气体到达居民区时的浓度符合
高校英语语音教学中的一个误区表现在:语音教学及其评价标准脱离语音的实际使用。这甚至导致部分学生语音水平和整体语言水平评估方面的脱节。从认知科学有关语言系统及语言
<正> 图书馆业务系统化,不仅仅指将业务上发生的数据处理系统化,实则是图书馆工作各环节实现自动控制的过程,它应当在功能上包括以资料管理业务为对象的系统,即业务管理系统(
资本如水,流动是永恒的。近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和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以及世界金融逐渐向自由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热钱的大规模流动也越来越频繁。追逐短期巨额收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针对当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笔者以反思的视角切入,从法哲学的高度予以审视,从而着重论述了道德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以及
微博粉丝即微博中“关注者”,是指在微博中,对其他用户的进行关注的微博使用者。微博粉丝是个相对的概念,每个真实有效的微博用户都既是微博粉丝又是被关注者。微博粉丝与传统意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起步较晚,从90年代初的萌芽阶段到90年代末办学高峰期直至今天的初步成熟这一过程,仅有二十年之久,而目前此行业仅存于一二线城市,在三线城市不过刚刚起步,而且还
时间的步伐已经使80后营销人员不可逆转地登上了职业的舞台,进入就业大军,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但是有一种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相当一部分80后营销人员在进入企业不到几个
网络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符号系统,它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将会使更多的英语借词进入其中并发挥必要的功能。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主要包括直接借用英文单词和字母、借用英
汉语特殊语音研究可以丰富汉语史和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语文教育、广播电视播音、古籍整理和出版,特别是对汉语语音规范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汉语特殊读音是汉语汉字发展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