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改造力度不断地加强,城市景观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景观破碎化成为生物多样性降低与物种灭绝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主要原因是它可能造成物种数量的减少和死亡率的增加,以及减少物种在其它生境中繁殖的可能性;作为破碎化的结果,景观斑块变得越来越小、更加孤立和边界硬化、或多或少的被不利的基质所包围。通过生态廊道把各生境岛屿连接在一起,尤其是与较大的自然斑块连接在一起,能够减少甚至消除由于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此建设绿地生态网络,将空间分布的斑块进行连接被认为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有效途径。已有的生态网络规划方法研究中:(1)较多的关注植物搭配而忽视网络结构对动物保护的影响;(2)多是定性的法则,难以量化;(3)廊道空间位置难以确定;(4)往往是解决网络中某个单独问题,少有在区域尺度下进行完整的生态网络规划。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尝试综合已有的国内外先进研究经验,提取多个方法长处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规划方法。本文构建生态网络的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1)生境资源评估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遴选出生态敏感的生境资源;(2)野生动物评估通过对研究区域内的野生动物资源普查结果选择亟待保护的代表物种(种群)进行保护,也为后续的廊道建设提供构建依据;(3)节点选择通过对节点面积大小、形状等的界定来选出对代表物种(种群)能起到保护作用的生境斑块作为网络的生态节点;(4)网络分析首先通过引力评估的方法得到两两节点的吸引力程度,越高的吸引力程度代表了在这两个节点之间够建廊道的重要性程度也就越高,然后通过网络构建与评价(连通度、闭合度、成本比等量化指标)进一步优化网络中廊道的连接形式;(5)成本分析通过研究代表物种的生活习性对景观中每种土地利用形式赋予一定的阻力值,越高的阻力代表着此种土地利用对动物的穿行与扩散的阻力越大;(6)最小耗费分析根据成本分析的结果,选择一条在两个生境斑块间针对代表动物穿行(扩散)阻力最小的通道,这条通道即为网络廊道的具体空间位置分布。以上生态网络构建过程主要发挥了引力模型、成本模型以及最小耗费模型在网络规划过程中的优点:(1)通过引力模型得到两两节点的吸引力程度,解决了判断廊道的重要程度与对网络中哪些节点进行连接的问题;(2)通过成本模型分析代表物种在实际景观中的穿行路径来确定每种土地利用形式对动物扩散的阻力耗费成本,解决了相对阻力值量化的问题;(3)通过最小耗费模型在生境斑块间寻得一条耗费最低的廊道,解决了确定廊道空间位置的问题。此方法的优点是(1)定量的给出了节点的选择方法;(2)定量的给出了节点间建设廊道的重要程度(3)定量的对网络连通度进行评估;(4)定量的给出了廊道的建设方法;(5)最大化的利用已有的绿地、湿地资源,降低建设成本。依据这样的方法,本文选择上海市崇明岛进行了实例研究。崇明岛位于上海市东北侧,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岛上地势平坦、水土洁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良,尤其东部滩地是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候鸟的栖息地。崇明岛地理环境很适宜植物的生长,也曾经有过许多大型的野生动物,然而,最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增长、城镇建设,逐渐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受其城市化影响景观破碎化严重。现崇明岛主要生境类型包括城镇、农田、人工林地、湿地等,规模化片状绿地主要分布在崇东、崇西和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附近,空间上分布较为分散不均衡,绿地斑块间相隔较远缺乏联系,不利于动物的扩散与保护。因此,本文选择上海市崇明岛的两类保护资源:林地与湿地,以不同的廊道构建形式构建了生态网络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的对研究区域内的生态战略资源进行保护,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廊道规划中50%以上的和保护生境类型契合,建设成本低可操作性强。本文的创新之处:(1)结和引力模型、成本模型、耗费模型的优点,以定量的方法完整的给出了生态网络构建的方法;(2)以GIS为平台,给出了廊道的具体空间位置;(3)最大化的利用已有绿地、湿地资源,降低了建设成本。不足之处在于本文以动物保护为唯一目标,今后可结合文化、审美、人类休憩等等的需求一步对网络规划方法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