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关系。师幼关系质量的高低制约着学前教育质量的发展,影响着师幼“双边”可持续发展。然而,现实中幼儿园师幼关系在不同场域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以至于阻碍了师幼关系的和谐有序发展。时下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生态化”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新热词。随着研究的深入,生态学理论中的生态系统、生态位、互利共生性、可持续发展等核心理念将为师幼关系的构建开辟全新视角,为生态型师幼关系的构建提供新的契机。生态型师幼关系的建立对于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幼儿主体性的回归及教师生态化教育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运用生态学相关理论,探讨“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师幼关系的应然状态,揭示幼儿园生态型师幼关系的价值、特征,分析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构建幼儿园生态型师幼关系的策略体系,从而为幼儿园构建充满生命尊重与关怀的新型师幼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支持,并最终促进幼儿全面、主动而又富有个性发展和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本研究依据生态学相关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师幼关系生态性缺失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生态型师幼关系的策略。第一章阐释了幼儿园生态型师幼关系的本质、特征及价值。本研究认为,生态型师幼关系是指在生态学理念的引导下,在幼儿园场域内的幼儿群体和教师群体,通过相互沟通、相互适应、相互理解,所形成的一种情感性、民主平等性、差异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型师幼关系,旨在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的多边可持续发展。其中,生态型师幼关系的提出,有助于构建新型人际关系;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回归;提升教师生态化教育理念和素养。研究主要从平等性、差异性、可持续发展性、情感交融性、互利共生性五个方面分析了生态型师幼关系的基本特征。幼儿园生态型师幼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不仅可丰富生态学视角师幼关系的相关理论建构,而且为生态型师幼关系的建构提供实践指导。第二章揭示了幼儿园师幼关系生态性缺失的现实表现及原因分析。通过观察、访谈发现幼儿园师幼关系生态性缺失的现实表现可以从平等性、差异性、可持续性、情感方面、共生性四个层面进行归纳,具体体现在权威控制:忽视了生命的主题与价值;差异性缺失:摒弃了生命的独特性;可持续性偏颇理解:阻碍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情感淡薄:割裂了生态系统的联系;对话缺失:阻碍系统内信息的双向流动,并从幼儿园层面、教师自身、幼儿自身、社会与家庭层面对以上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第三章结合生态学的核心理论,联系幼儿园教学实际,提出建构生态型师幼关系的相关对策。本章针对上一章节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及归因分析,力求从教师观念转变、情感提升、行为的改进及幼儿园生态文化的打造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依托于生态学的核心观点,提出建构生态型师幼关系的具体针对性策略。首先,观念转变是生态型师幼关系建构的关键,包括从教师强化生命的理念,革新自身观念及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生态素养;其次,情感提升是生态型师幼关系建构的推动力,包括饱含敬畏生命之情,尊重、理解幼儿以及传递积极的情感能量,构建情感联系的桥梁;再三,行为改进是生态型师幼关系建构的标志,主要是借助生态学的理论观点为支撑来实现幼儿的差异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及协同共生;最后,幼儿园生态文化打造是生态型师幼关系建构的保障,包括园长理念引领,营造生态教育环境及完善家园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