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策宣示具有的信息披露、信息聚集、政策试探、政策博弈、政策修补等功能使其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不仅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国际交往、地区竞争、政府管理等过程中也发挥着诸如维护主权、利益博弈、权力与舆论整合等一系列重要功能。随着政策宣示这一工具被重视和频繁的使用,政策宣示活动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当中。但是普通公众却对政策宣示缺乏基本的认识,而学术界对政策宣示也缺乏基本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梳理政策宣示的概念入手,在准确界定政策宣示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政策宣示的结构、功能进行全面的探讨,并通过个案分析展示在实践中政策宣示的运行过程,并就在此过程中政策宣示是如何发挥各项功能的做出分析。然后分析中国政策宣示的现状,指出中国政策宣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破解之道。包括绪论部分在内,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含了研究的背景、选题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等内容。在全球化日趋加剧、政治民主化日益加强、政府管理手段不断进步以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共政策的影响已经突破了地区与国家间的限制,不但影响范围不断得到扩展而且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使得公共政策内容的传递和影响的发挥更为迅速。政策宣示在公共政策过程、政府管理、国际交往等领域发挥着重要功能,对其率先展开研究在理论和现实上都极具必要性。第二部分对政策宣示与结构——功能分析法进行了概述。结构——功能主义,将人类社会抽象成为一个由多种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整体,而构成人类社会的各要素也同样是由诸多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这种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在其特有的结构下,发挥着特定的功能。结构——功能分析法就是在这种系统机构的思维下,试图通过剖析特定系统特有的结构和功能来揭示该系统运转的规律。政策宣示也是由一系列要素构成的系统,因此结构——功能分析法在对政策宣示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同样适用。政策宣示是依法享有政策制定权的国家、政府、执政或参政党等其他公共权力主体及其成员向外界公布公共政策内容,释放关于行动准则或政治行为的相关信息以及揭明、宣扬和显示其关于某项事务的态度、立场、策略或观点的过程。公共政策是公权力主体对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而政策宣示过程中的“政策”与“公共政策”并不能完全等同,其范围除了确定的公共政策外,往往还包含政策意向、政策立场、政治态度等尚未明确转变为公共政策的内容。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政策宣示的结构要素和政策宣示的功能。政策宣示作为一个系统,由主体要素、内容要素、客体要素、渠道要素和环境要素有机结合而成。在其特定的结构下,政策宣示在实践中发挥着政策披露、政策试探、信息聚集、政策博弈、政策修补、政策指导、政策引导和政府与国家形象塑造等八项功能。第四部分首先对政策宣示系统进一步分析说明。政策宣示过程由政策宣示主体出现宣示需求开始,经过策略选择、信息披露、反馈修正、再次释放信息等环节,通过各种信息流动与传递实现了政策宣示主体与客体间的互动,从而实际发挥了政策宣示的各项功能。其次,通过三个个案,分别从国际间交往、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政策博弈、地方政府间竞争的三个不同层面,对政策宣示过程进行具体分析,说明政策宣示在实践中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进行内容与策略调整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互动性正是其各项功能发挥的基础,也是各参与主体实现自身诉求的一个工具和场域。第五部分引入“轴心辐射模式”作为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国政策宣示的特征和现状。中国现阶段的政治权力结构与国家整合方式都带有“轴心辐射”的特征,每一级政府都存在着一个领导核心,上级核心决定下级核心,在权力的实际运作过程中上级核心“辐射着”下级,从而实现了权力与国家的整合。中国现阶段的政策宣示也是以“轴心辐射”为主要特征的,无论是公权力主体的组成结构还是对政策宣示渠道的管控实际上都是上级“辐射”下级的“轴心辐射模式”。同时,中国现阶段政策宣示存在着诸如决策迟缓、容易使公共政策陷入“澄清困境”、缺乏补救机制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不足只有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整合政策宣示渠道;建立制度化补救机制;坚持信息公开,消除“影子政策”等途径才能得到规范与完善,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