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煤工作面及相关巷道推进过程中诱发的采动应力及其不断发展演化,是煤矿顶板、瓦斯、冲击地压、透水等重大动力灾害事故发生的根源。因此,掌握不同采动条件下采动应力演化规律,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前提,也是当前采矿工程学科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包括:(1)采动应力及煤体破坏特征与采场覆岩结构有密切关系,工作面开挖后,在采动应力作用下,应力的集聚程度为H-H 型>H-S 型>
【基金项目】
:
致灾应力场时空演化效应与煤(岩)体损伤协调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15LH04),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 深井采场围岩失稳尺度效应机理与控制技术(项目编号:2016YFC060070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7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煤工作面及相关巷道推进过程中诱发的采动应力及其不断发展演化,是煤矿顶板、瓦斯、冲击地压、透水等重大动力灾害事故发生的根源。因此,掌握不同采动条件下采动应力演化规律,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前提,也是当前采矿工程学科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包括:(1)采动应力及煤体破坏特征与采场覆岩结构有密切关系,工作面开挖后,在采动应力作用下,应力的集聚程度为H-H 型>H-S 型>S-H型>S-S型。同时,在采动应力的作用下,煤体变形分为三个阶段:弹性阶段、煤体损伤劣化阶段、“低应力区、高应力区”形成稳定阶段,变形程度顺序为S-S 型>S-H 型>H-S型>H-H型。(2)分析“采动应力实验系统”研制可行性、研制原理与系统设计要求,研制包含应力加载系统、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声发射信息监测系统四部分的“采动应力实验系统”,并着重研究系统主要功能、运行模式及算法。(3)利用SolidWorks从加载系统静应力分析及加载系统疲劳分析两个方面对采动应力系统进行可靠性仿真分析,说明加载系统符合实验所需的使用要求,运用本实验系统研究采动应力影响下煤(岩)体损伤破坏是可行的。(4)借助于自主研发的“采动应力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采动应力条件下大尺度类岩试件损伤力学特性及相关声发射特性,得出外部损伤残余煤(岩)块对煤(岩)内部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不同初始水平应力、不同初始垂向应力和应力转移速度与煤(岩)力学承载能力、煤(岩)体不同区域损伤强度的变化规律。本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研发的采动应力实验系统能够将煤矿重大动力灾害事故预测和控制问题的研究更加科学定量化,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决策和实施管理的信息化(在可靠的采动信息基础上决策)、智能化(实现决策理论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自动化决策)和可视化(利用三维现实技术形象化输出决策结果)奠定基础,研究成果将推动矿山压力实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工程实用。
其他文献
碳酸盐岩的分布广泛,且广泛存在于各地质时代,是地球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环境中,由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引起的碳酸盐沉淀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镁离子对微生物诱导碳酸盐矿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针对镁离子在矿化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较少。微生物和镁离子是影响矿化的两个关键因素,开展微生物作用下镁离子影响矿化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实验室和天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矿化过程及机制。本论文通过在青岛唐岛湾海底沉积
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矿化作用改变其生存微环境并导致各种矿物的产生,其中微生物产生的Ca-Mg型碳酸盐矿物占据了地质历史时期碳酸盐岩总量的70%以上,形成优良的油气储层和有价值的固体矿产资源。表生环境中微生物类型复杂多样,其中蓝细菌、耐盐菌、兼性厌氧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等微生物广泛参与了钙镁离子的沉淀和矿化过程。但是由于生存系统的复杂性,目前对微生物诱导钙镁离子沉积矿化过程中微环境改变的机制、矿化产物的特征
本文以吉林中部地区三叠系碎屑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技术,确定该区碎屑岩的沉积时限;通过对碎屑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多种地球化学图解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物源分析,探讨了物源区性质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最终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二叠纪—三叠纪区域构造演化历史与古亚洲洋东段在吉林中部地区的闭合时间。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
拉萨市河谷平原区是青藏高原人类活动最为密集的核心地区之一,地下水是其主要的供水来源,且地下水开采量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干预愈发强烈。开展地下水循环演化及合理开采研究,对加强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在系统的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水化学、同位素、数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和方法,分析了
多波束测深系统可同时采集测深信息和反向散射强度信息用于获取水底地形和声呐图像,由于其高效的测量方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下地形地貌调查。多波束测深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反向散射强度处理方法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为使获取的反向散射强度准确反应水底底质信息,本文分别从多波束系统检校、声波传播损失改正、条带中央异常改正和角度响应改正等影响多波束反向散射成像质量的四个主要方面展开研究,有效提高多波束声呐图像质量。论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普遍存在于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形成演化富集成藏(矿)过程中。在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的情况下,石油、天然气、煤为铀的富集成矿提供还原环境。前人研究表明铀对含有干酪根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的烃源岩生烃演化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铀也可能对煤的生烃演化过程及产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含煤盆地多,且煤系烃源岩分布广泛,煤成气在中国天然气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铀对煤
短基线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在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nSAR,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干涉测量技术,继承了 D-InSAR大范围、全天候、实时
冲击地压是矿井生产中最严重的动力灾害之一,尤其是重大冲击灾害,其防控技术对矿井安全生产更为重要。本文以复合弱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质为基础,综合运用理论计算、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分析和现场实践等方法,基于复合弱结构不同组合形式的变形特征、受力状态及能量演化规律等方面的分析,对复合弱结构整体防控冲击地压的技术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根据复合弱结构中软硬岩层的不同比例对复合度进行了描述,并对比分析了复合弱结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岩尘。但由于对气载岩尘运移规律认识不清,并且现有的TBM气载岩尘控制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致使生产现场的高浓度岩尘未得到有效控制,为了有效降低TBM施工隧道内的岩尘浓度,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测定与现场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TBM施工隧道气载岩尘污染扩散规律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与优化。探究了 TBM施工隧道岩尘的来源及理化特性。通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