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党政治时代,政党和执政党成为拥有政治权力的核心主体;尤其是执政党因其兼具政治权力与国家权力,且二者相互交叠,其影响举足轻重。执政党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是中国政治权力和公共政策制定的核心主体;执政党选举制度优化将直接关系到中国政治权力体系的改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事业取得进展的突破口,某种程度更是决定了中国公共政策的质量。“从根本上说,公共管理的实施及其价值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适时地制定和执行各种符合公共利益最大化价值取向的、效率与效能兼具的公共政策来完成。”①政策主体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与及结果,承担了重大责任。然而,公共政策的优化离不开执政党、各级政府、各种利益团体等构成的权力体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个政治过程,既可看做(作为特定政策展开过程的)政策过程,又可看做(特定行为者间的)权力过程。”②执政党在整个权力过程中充当了最重要的主体,在这一权力体系中,权力的结构与运行机制对公共政策议程及其制定有决定性的影响。如何制度化地安排公共政策主体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机制与决策机制因而成为公共政策优化的核心问题。在这个权力体系内引入一种合理的政治制度,规定各种政策主体的权力范围及其相互之间的制衡关系,将会对公共政策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权力体系的制度安排,应该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定,其最基本内容应当包括:谁拥有决策权力、如何得到决策权力授权,并有资格进行公共决策。换言之,如何产生决策权力主体。对此,现代代议制理论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民主选举毫无疑问是解决如何合理产生公共决策主体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正是因为执政党在中国公共政策制定领域内的决定性作用,使得执政党党内的权力授受问题在各类权力主体和政策主体中最为重要;发现执政党现行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是优化公共政策质量的关键所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政党在党内选举制度的发展历史上较长,发展程度较高。在长期实践中,它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党内选举制度。西方政党党内选举制度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党内选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比较研究与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比较分析的视角出发,阐述了执政党在中国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及其重大政治影响力,并在分析了选举制度发展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概述了中西方政党党内选举制度的发展情况,比较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总结了西方政党党内选举制度发展对中国共产党党内选举制度创新的经验启示。在深入研究执政党当前选举制度所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党内选举制度创新的战略构想和改善路径。指出执政党选举制度创新应以完善党员代表候选人制度为重点,选举前充分运用竞争机制,选举后创建监督、弹劾与罢免机制,在不断的选举实践中构建具有初步共识的执政党和整个政治体系的选举制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