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颜色词翻译的意象再造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加利帕尔默(Gary B. Palmef)于1996年出版了专著《文化语言学构建》。他把人类语言学研究中的三大传统:博厄斯派语言学、民族语义学和会话民俗学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理论,即文化语言学理论。他认为虽然人类语言学中三大传统的研究方法不同,但是他们都认同语言相对论,而且他们研究的重点都在意义上,所以把他们与近年来新兴的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合成理论,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就可以更合理的解释人类学家在文化研究中遇到的诸多语言现象。帕尔默提出的文化语言学理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语言人类学和语言与文化研究。 帕尔默在文化语言学理论的阐述中特别提出了意象的概念。帕尔默指出,一直以来,意象的问题很少被人类学家关注,语言研究重视形式而忽略意义。因此,他把意象作为文化语言学的核心概念。他认为意象为窗口,可以窥视各个民族语言使用者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模式。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意象又是古典诗歌的灵魂。意象就是我们脑海里呈现出来的各种图像,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诗歌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意象再造的过程。译者既是原始的读者,又是以译入语进行创作的作者。 古典诗歌在中国优秀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高峰,由于它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有人称它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它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还服务于人物性格的塑造。20世纪70年代以来,《红楼梦》有了两个英文全译本,分别由英国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思和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及其夫人译出。其中在诗词曲赋的意象再造上,他们的处理方法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迄今为止,研究《红楼梦》诗词曲赋翻译的文章可以说多之又多,但是纵观以往,有关《红楼梦》诗词曲赋中颜色词意象再造的研究却并不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映射,而颜色词是语言中的一部分。英语和汉语都有丰富的基本颜色词,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地理等原因,英语和汉语的许多基本颜色词都反映了各自民族的文化特点。本文就是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意象概念入手,分析和比较了《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诗词曲赋中颜色词的意象再造,对意象翻译进行了探讨。本文提出了意象再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译者要有跨文化的意识,同时认识和熟知两国文化和民族意识和联想,不仅要力求传递出原作意象效果,而且要照顾到译文读者的感受和理解。在意象再造的过程中,译者还要灵活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策略,把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总之,意象是诗歌的主题,完美的意象再造即有益于译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对源语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又能够传递一种真实的审美体验。本文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入手,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诗词曲赋中颜色词的意象再造所作的比较与分析,只是对意象再造领域一次小小的尝试,以期对汉英古诗的翻译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其他文献
对语篇与语境关系的研究已由来已久。国内外许多来自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对语篇与语境各自的定义和两者的关系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两者概念的研究随处可见。在对
20世纪80年代末,翻译研究中出现了“文化转向”。是两股思潮的合力导致了这一转向,一是以译文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为内容进行研究;二是文化学的
“扩展语义单元”是由Firth首先提出的概念,该概念的基本含义是将词项与它们所在的结构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属于lexico—grammar的范畴。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这一
巨嘴鸟花园喷头  这款喷头以巨嘴鸟为灵感,试图创造独特的、令人兴奋的东西,让设计造型从我们通常看到的花園软管中脱颖而出。它可以巧妙地成为花园环境的一部分,不使用时还可以便捷存放。  创意十足的存钱罐  存钱罐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成熟的果实从树上掉下来。钱箱用磁铁贴在“树干”上,当装满硬币的“水果”重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就会哐当一声从“树”上掉下来。这会通知用户及时清空钱箱,同时给他们一种收获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