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关于服装审美的研究大都从美学的角度进行论述,缺乏科学视角的实证探讨。而在一些实证研究中,研究者又多聚焦于服装的客体属性,如服装的颜色、款式等。他们沿袭了柏拉图为美学定下的基调:美是客观的。另一些学者则注重研究服装审美主体的影响因素,如自我的特质(自尊、对外观的敏感程度、意识、价值观、态度以及兴趣)为基础的审美知觉者之间的差异,以及以性别角色、年龄、社会阶级、职业和种族等变量为基础的人口统计学差异等。他们强调个体经验及社会文化因素对服装审美的影响。以往的服装审美实证研究大多倾向于将服饰作为人的外观的一部分,在各种社会情境下探索审美主体的人,以及在人际沟通中服饰外观所起的作用。少部分不考虑社会情境因素的研究结论缺乏实际意义。笔者认为,在全球经济化背景下,要研究大众对服装的审美,必须从服装市场的实际出发,结合其商品属性和审美主体的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但是,目前未发现有结合商品因素的服装审美实证研究。此外,也未发现对服装审美中内隐的偏好进行探讨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将在前人的基础上,考察个体对服装进行审美时,在受到品牌因素的影响下,在内隐和外显的不同意识水平上,人格特质和社会因素是如何影响审美主体的审美偏好的?本研究将在社会因素和意识水平两个维度设计实验框架。而性别、专业知识、自尊及品牌因素将贯穿于整个实验流程而得到考察。为了能够诱发个体的社会认同或者从众行为,本研究选择群体压力(有压力、无压力)作为诱发认同或者从众的因素,并以此设置了群体评分和个体评分两种外显评价任务。本研究预计,在小组群体评分任务中,个体对于服装的评分将会受到群体其他成员的影响,表现为各成员之间的评分较为相对一致;而在个体独立评分任务中,被试的评分将不受他人影响。另一方面,我们采用外显喜好度评分任务和内隐联想测验(IAT)来考察被试在不同意识水平上的服装偏好。本研究的结论认为,被试在进行品牌服装审美时,会受到来自自身个体特质和社会因素的交互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性别是服装审美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中,性别对服装审美偏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IAT中。女性被试比男性被试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对于Chanel服装的内隐偏好。而在外显测试中,性别的影响并不显著。(2)IAT和团体测试的结果均显示了显著的专业知识主效应。专业被试对Chanel服装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好,而非专业被试则并无显著的品牌偏好。(3)测验类型实质上反映了意识性对于服装审美的影响。总体上,被试对于Chanel服装表现出了内隐偏好,但在外显测量中却偏好于HM。此外,测验类型与专业知识对于服装审美有着交互作用。在IAT中,专业被试比非专业被试有着更强烈的服装品牌偏好,而在外显测试中,这一差别消失。(4)本研究通过团体和个体两种测验方式来考察群体压力对于服装审美的影响。在有群体压力的情况下,被试普遍偏好Chanel服装,而在无群体压力的情况下,被试普遍偏好HM服装。两种条件下的审美偏好差异明显。(5)本研究的结果并未显示出自尊对于服装审美有显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