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教育发展迅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格局趋于稳定,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经济的突飞猛进带动了教育的高速发展,不仅初、中等教育得到普及,而且高等教育在规模不断扩展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于是,人们期望通过教育来实现社会的变革,从而实现个体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流动,最终消除社会的不平等。但是人们逐渐发现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带来他们所期待的结果,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于是,有学者开始重新研究教育的功能,他们发现在教育面前并非是人人平等,而且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平等现象。在诸多研究教育不平等的理论中,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布迪厄认为,教育是一种再生产过程,它并不能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反而有助于维持和加强这种不平等。教育以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不仅通过文化的再生产实现了社会的再生产,而且使之合法化。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传统看法,同时为研究教育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内容,力求探讨教育是通过何种途径和机制进行再生产的,并做出评价,同时分析了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在我国的现实意义,希望促进我国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导论部分、布迪厄的学术生涯部分、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部分、布迪厄教育生产理论的评价部分、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在中国的现实意义部分。导论部分主要对本论文的选题缘起、选题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分析。第一章是本文的基础部分,通过简述布迪厄独特的成长经历,分析了早期生活对布迪厄思想的影响。第二章是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首先探讨了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其次从教育行动、教育权威、教育工作、教育系统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教育再生产理论的逻辑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教育再生产的过程,最后论述了教育是如何从文化再生产导致社会再生产的。第三章是对教育再生产理论的评价,一方面,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的贡献是巨大的,它不仅丰富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为教育不平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扭转了社会人类学文化研究的方向,而且超越了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二元对立;另一方面,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忽视了教育的其它功能,忽视了教育的能动性和变革性,并且教育再生产理论是根基于法国社会的理论,其普遍适用性值得商榷。此外,它还带有社会决定论的色彩。第四章是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在中国的现实意义。该章分析了我国教育中的再生产现象,并从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中得到启示,以期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