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认知学的角度,探究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理解的感知、分析和应用三阶段中存在的困难。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安德森的语言听力理解三阶段模式,方法论基础是归因理论。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学生在英语听力理解中的困难,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有助于教师在听力教学中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高职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四名学生,两名女生和两名男生。他们曾参加过三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都没有通过,且他们在听力部分的得分都低于该部分的及格分。本研究采用的是目的性抽样,即: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有可能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样本。根据陈向明的质性研究方法(2000),访谈的研究工具是研究者本人。为了能顺利进行访谈,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准备。研究者在正式访谈前,进行了试访谈,访谈对象为其他三位学生,围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听力理解困难”进行,试访谈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在访谈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同时熟悉整个访谈过程。正式访谈时,四个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访谈,每次访谈时间一个半小时左右。访谈采用“听力测试+困难描述”的方式,即:每个研究对象先进行30分钟左右的CET-4模拟听力测试并核对答案。如果他们答对了,研究者要求他们复述所听内容以确认他们是否真正听懂了。如果他们答错了,研究者要求他们说出他们的听力理解困难。访谈结束后,对所有访谈内容进行了转写和翻译。数据分析包括对所有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分类、归纳。
本研究有如下发现:
首先,在言语感知阶段,他们的英语听力理解困难有两类,一类是不能听辨出熟悉的单词或词组,其中包括不能正确切分熟悉的多音节词或词组、不能听辨出熟悉的弱读或非重读音节词、不能听辨出熟悉的数词以及不习惯说话者的口音等。这一发现与Gohs(2000)的发现一致。造成这类困难的因素可能是英语中的协同发音现象、不能根据上下文进行音素复位或者不习惯说话人的发音方式。另一类是来不及听辨后面的连续语音流中开始部分的语音输入,这类困难可能是由于来不及处理已感知到的语音信息而引起。
其次,在言语分析阶段,他们的听力理解困难也有两类:语法结构分析困难和语义理解困难。语法结构分析困难体现在不能识别单个短语结构成分和不能识别整个句子的语法结构。这类困难可能是由于听者不能利用说话者在短语结构之内和短语结构之间的短暂停顿识别短语或句子结构或者不能自动进行信息处理而引起。语义理解困难是不能回忆起已知单词的意思和记不住已经理解的意义,这一发现与Gohs(2000)的发现一致。这类困难可能由于词汇歧义或缺乏心理词汇,听者有限的短时记忆容量或者在理解时不能形成意义表征。
最后,在言语运用阶段,他们的听力理解困难也有两类:不能通过逆向推理解读说话人的真实话语意图和不能通过顺向推理预测言者即将表达的话语意图。前者可能是由于不能联系前文语境线索或者不能运用重音或语调进行推理而造成困难,后者可能是由于听者不具备相关的图式知识和世界知识而造成困难。
本研究有两点不足。其一,研究者没有能够从认知的角度对出现于言语感知阶段的某些听力理解困难作出分析解释,例如没有对数字感知困难作出解释。其二,由于言语听力理解过程的三阶段相互关联,循环往复,其间的切换是不间断的,因此各个阶段的困难分类之间可能存在着重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