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SLE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以40例确诊为SLE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病例组,与选取同期住院性别、年龄、民族、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相匹配的40例无股骨头缺血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对照,分析两组临床特点、实验室生化免疫学指标、放射学改变、治疗方案的异同点。结果本组SLE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0例,占受检SLE患者约1%,其SLE平均年龄为26.95±6.16岁,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程1~126个月(病程中位数为26个月),雷诺现象、口腔溃疡、血管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大剂量MP冲击、糖皮质激素起始量、第一年3个阶段(1~2月,3~6月,6~12月)糖皮质激素每例患者日平均用量较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发病年龄是保护因素( OR=0.859, P=0.002, 95%CI=0.781~0.943),而前12个月激素累积量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OR=2.299, P<0.001, 95%CI=1.478~3.576)。结论单因素统计分析表明,SLE并发ANFH与年龄、雷诺现象、皮肤血管炎、口腔溃疡、抗心磷脂抗体、大剂量MP冲击、第一年口服激素治疗方案有关,其中与年龄、大剂量MP冲击、第一年口服激素治疗方案密切相关。但是,多因素统计分析表明,仅第一年激素口服累积量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是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