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熹对孔子“思无邪”的理解与阐释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usni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孔子以“思无邪”论《诗》,“思无邪”便成为《诗》学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以“思无邪”为中心,探讨儒家两位代表人物孔子和朱熹的《诗》学思想。
  论文第一章探讨的是孔子用“思无邪”论《诗》的真正内涵。文章从“思无邪”的原始出处《鲁颂?》文本出发,总结梳理历史上《鲁颂?》“思无邪”的释义争论,认为《鲁颂?》中“思无邪”意为“不慢啊!”赞叹的是马的脚力。孔子“思无邪”之论是对《鲁颂?》中“思无邪”的断章取义,这是以春秋时期“赋诗断章”的历史为背景的。孔子所言“思无邪”与春秋时期《诗》,“义之府也”的时代共识一脉相承,重视《诗》中“德”“礼”,提倡的是读《诗》时发挥《诗》在“德”“礼”“仁”上的引申比附意义。
  论文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从《诗》学观和《诗》教说的角度探讨朱熹对孔子所言“思无邪”的理解和阐释。朱熹以“思无邪”为中心建构了自己的《诗》学思想。道学的修养和眼光下,朱熹看到的《诗》是“有邪”的,朱熹从《诗》文本出发提出“淫诗”说,并借孔子“郑声淫”提出“郑风淫”,从而辅助自己的“淫诗”说。朱熹本身极高的文学造诣和以《诗》说《诗》的求实治学态度又在客观上昭示了《诗》难以掩饰的文学性。朱熹强调《诗》使人“思无邪”的《诗》教功用。服务于《诗》教功用的发挥,朱熹区分了“圣人之作”和“里巷歌谣”,重《雅》《颂》而轻《国风》。朱熹指出《诗》教功用的发挥有两条路径,一是“劝善”,一是“惩恶”,关键在于读《诗》。《诗》对个人来说是“心性”涵养的教材,对社会来说是人伦教化的范本。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颁布为契机,以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这一公司法律制度的两大基石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兴起的原因。通过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语源、含义、特点及与相关制度区别的研究,明确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考察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国外的法律适用情况和理论基础,归纳国内学者对该制度适用要件的分析以及在国外判例和制定法中的主要适用范围,对公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伴随着制度的深刻转型,各类金融诈骗犯罪层出不穷,而贷款诈骗犯罪更是其中的活跃者。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犯罪,自它在立法上被确立时起,就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学者们对该罪的一些构成特征存在不同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囿于立法本身的限制,实务部门在认定具体问题时确有难度,审判实践需要理论上的回应和支持。基于此目的,本文试图就相关
在一定的语境中,一些词或短语通过颠倒组成成分的顺序来表达一定的意义,这两个出现在同一语言片段中的组成成分颠倒、语音相同或相近、书写形式相同或不同的对称结构称为类逆序结构。类逆序结构种类多样。从音形关系角度来看,有同音同形、同音不同形、同形不同音和音形相近四种类型;从单位性质角度分,一组类逆序结构中的两个对称结构可以都是词,可以是词和短语相互转变,可以都是短语,可以是词和缩略语相互转变。句法平面中,
学位
元代文学批评上承唐宋,下启明清,以融通为旨归,在对前人文论的总结与  反思中,孕育着明清文学发展的方向。笑隐大䜣作为元代中后期江南禅宗的官方  代表,集僧、宦、诗人、书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体,对时局和文坛风气都有极其  敏锐的洞察,他的道场也成为儒释交流的重要平台。大䜣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  所著《蒲室集》遍传中外,其文论思想与创作风格在当时和后世都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梳理元代的文学批评,不应绕
学位
“国剧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由余上沅、熊佛西、张嘉铸、闻一多等人发起的一场戏剧运动,是他们对中国话剧民族化所进行的有益探索。本文用四章篇幅对“国剧运动”的缘起、运动发展始末、理论探索与实践努力、争鸣及影响等加以分析,以期对20世纪以来中国话剧民族化进程中被忽略的重要一环进行评估和重新认识。  第一章主要介绍“国剧运动”的发生。“国剧运动”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此时的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
作为“七月诗派”重要成员,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绿原投身诗歌创作近七十年。绿原新诗批评思想,既是其创作实践的产物,更受到古今中外诗学传统,尤其是鲁迅现实主义和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重要影响。自由诗是绿原的诗学起点,他充分论证自由诗存在的合法性和必然性:通过对中西自由诗传统的梳理,指出自由诗与中国古体诗一脉相承,具有自然抒情的诗歌本色;通过阐释艾青、七月诗派所作出的自由诗实绩,展示出探索自由诗道路所作
学位
一方面,明末万历年间,四大名僧积极宣扬佛法,使得从明初就走下坡路的佛教开始出现短暂的振兴局面,这为钱谦益接触和学习佛法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受家族浓厚奉佛氛围、晚明居士佛教兴起及管志道心学思想的影响,钱谦益一边刻苦钻研佛教经典文著,一边又积极与名僧交流,为其形成独特的佛学见解与体悟夯实了基础。外在时代与家庭背景的推动与内在精神的驱使,最终促使钱谦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佛学思想,而这一佛学思想也影响着其
学位
许以忠作为晚明热点四六选本家、传奇剧作家,着述颇丰,而其生平经历、作品却少有人进行专门研究。  绪论部分首先对当前有关许以忠研究现状作了整体梳理,在此基础上,将许以忠及其书籍研究深入推进,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重难点与创新意义。  第一章主要在於对许以忠其人生经历轨迹作考证,以求知人论世;考证其字号、书斋名、仕宦经历;并考述时事传奇剧本《三节记》冠名权。  第二章选取许氏所编选的四六、书牍着作共计十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