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Cotton)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纤维来源,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低温是限制全球棉花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棉花主要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属于非冷驯化作物,对冷胁迫非常敏感。栽培棉种经过长期的人工定向选择,现有品种的遗传背景相对狭窄,而经历自然选择的野生棉种具有多种优异特性和较高的抗逆潜能,对拓宽栽培棉种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方法获得冷胁迫和盐胁迫下瑟伯氏棉、克劳茨基棉、雷蒙德氏棉和三裂棉共四个D基因组野生种的转录组数据,构建了瑟伯氏棉冷胁迫应答的分子调控网络,筛选到一批耐冷候选基因;阐述了不同棉种在进化过程中相关基因序列和基因表达的变异,初步揭示耐冷等抗逆基因的物种进化模式;同时利用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方法构建四个野生棉种在冷胁迫和盐胁迫下的基因共表达模式,挖掘组织特异性模块,进一步确定关键基因,为棉花野生种质资源在栽培棉花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瑟伯氏棉耐冷性鉴定和评价
通过表型鉴定,发现在4℃冷胁迫处理48h后没有明显的受害现象,表明瑟伯氏棉具有较强的耐冷性。通过检测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发现相对于冷敏感对照材料,冷胁迫处理下的瑟伯氏棉具有较低的电解质渗透率;体内积累较少的丙二醛和较多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同时具有较高的SOD和POD酶活性。从生理机制层面解释了瑟伯氏棉具有较高耐冷性的原因。
(2)瑟伯氏棉冷胁迫下全转录组分析及耐冷候选基因功能验证
通过对瑟伯氏棉冷胁迫下转录组数据分析,筛选到4226个差异表达基因。GO注释发现大部分DEGs被归类到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大类别。KEGG分析发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ko04075)被显著富集。转录组和qRT-PCR数据表明CBF4、ICE2等基因均显著上调表达。利用VIGS技术对CBF2和ICE2基因进行进一步功能验证,发现瑟伯氏棉基因沉默植株对冷胁迫更敏感。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基因沉默植株体内积累更多的丙二醛,而脯氨酸含量和SOD酶活性显著降低。结果表明,CBF4和ICE2基因在瑟伯氏棉冷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耐冷候选基因,用于后续棉花耐冷性状的遗传改良等研究。
(3)棉属D基因组野生棉种抗逆基因的进化分析
通过对瑟伯氏棉、克劳茨基棉、雷蒙德氏棉和三裂棉四个野生棉种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发现,基于单拷贝基因家族构建的物种进化树结果显示A基因组与异源四倍体棉A亚基因组形成单系,D基因组与异源四倍体D亚基因组形成单系;异源四倍体D基因组与雷蒙德氏棉亲缘关系更近,进一步支持了雷蒙德氏棉是异源四倍体棉种D亚基因组供体种的论点。基于正向选择基因分析发现了数百个正选择基因,大部分正选择基因富集在响应刺激的GOterm,表明正向选择是野生棉种逆境适应性形成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根据基因表达模式将DEGs分为8个profiles,其中profile1、2和3基因的表达模式在不同物种间较为保守,相关基因富集在碳固定和代谢、植物昼夜节律和核糖体生物发生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和DNA复制GOterm。Profile4~8表现出相当大的棉种特异性表达模式,推测这些基因的表达分歧与其物种分化有关。
(4)四个野生棉种冷胁迫和盐胁迫下的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采用WGCNA方法构建了四个野生棉种在冷胁迫和盐胁迫下的基因共表达网络,发现了33个与棉种基因组特异性和抗逆性高度相关的模块。其中,Skyblue3模块中的基因表达与四个棉种的耐冷性和耐盐性显著负相关,并在该模块中鉴定出了一个Hub基因(RALF-like)和与其高度关联的15个基因,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候选基因资源。
(1)瑟伯氏棉耐冷性鉴定和评价
通过表型鉴定,发现在4℃冷胁迫处理48h后没有明显的受害现象,表明瑟伯氏棉具有较强的耐冷性。通过检测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发现相对于冷敏感对照材料,冷胁迫处理下的瑟伯氏棉具有较低的电解质渗透率;体内积累较少的丙二醛和较多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同时具有较高的SOD和POD酶活性。从生理机制层面解释了瑟伯氏棉具有较高耐冷性的原因。
(2)瑟伯氏棉冷胁迫下全转录组分析及耐冷候选基因功能验证
通过对瑟伯氏棉冷胁迫下转录组数据分析,筛选到4226个差异表达基因。GO注释发现大部分DEGs被归类到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大类别。KEGG分析发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ko04075)被显著富集。转录组和qRT-PCR数据表明CBF4、ICE2等基因均显著上调表达。利用VIGS技术对CBF2和ICE2基因进行进一步功能验证,发现瑟伯氏棉基因沉默植株对冷胁迫更敏感。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基因沉默植株体内积累更多的丙二醛,而脯氨酸含量和SOD酶活性显著降低。结果表明,CBF4和ICE2基因在瑟伯氏棉冷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耐冷候选基因,用于后续棉花耐冷性状的遗传改良等研究。
(3)棉属D基因组野生棉种抗逆基因的进化分析
通过对瑟伯氏棉、克劳茨基棉、雷蒙德氏棉和三裂棉四个野生棉种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发现,基于单拷贝基因家族构建的物种进化树结果显示A基因组与异源四倍体棉A亚基因组形成单系,D基因组与异源四倍体D亚基因组形成单系;异源四倍体D基因组与雷蒙德氏棉亲缘关系更近,进一步支持了雷蒙德氏棉是异源四倍体棉种D亚基因组供体种的论点。基于正向选择基因分析发现了数百个正选择基因,大部分正选择基因富集在响应刺激的GOterm,表明正向选择是野生棉种逆境适应性形成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根据基因表达模式将DEGs分为8个profiles,其中profile1、2和3基因的表达模式在不同物种间较为保守,相关基因富集在碳固定和代谢、植物昼夜节律和核糖体生物发生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和DNA复制GOterm。Profile4~8表现出相当大的棉种特异性表达模式,推测这些基因的表达分歧与其物种分化有关。
(4)四个野生棉种冷胁迫和盐胁迫下的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采用WGCNA方法构建了四个野生棉种在冷胁迫和盐胁迫下的基因共表达网络,发现了33个与棉种基因组特异性和抗逆性高度相关的模块。其中,Skyblue3模块中的基因表达与四个棉种的耐冷性和耐盐性显著负相关,并在该模块中鉴定出了一个Hub基因(RALF-like)和与其高度关联的15个基因,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候选基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