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道德教化最为注重的当属儒家学派,特别是先秦时期儒家先贤的重要论述,这为后来中国几千年的礼教思想传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荀子,通过对春秋战国几百年间战乱不断、人心向背的混乱社会进行总结,提出“化性起伪”思想使人注重于德性的培养,并归于道德规范和社会礼治之中。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的今天,探索和分析“化性起伪”思想,对人的社会化和社会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本文以荀子“化性起伪”思想研究为核心,包括六章内容。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对文章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状况、研究思路方法进行论述。第二章为“化性起伪”思想概述部分,分别从其思想的内涵和时代背景入手,阐述荀子提出的人性改造理论,分析荀子思想的形成受到战国时期生产力变革、政治动荡、文化争鸣的影响。第三章到第五章是文章的主干部分,第三章论述“化性起伪”思想的理论基础,以人性论和天人观思想为“化性起伪”思想的论述寻找理论依据,并厘清了人性论和天人观中的相关认识,奠定“化性起伪”思想论述的理论前提。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对“化性起伪”思想从人“化性起伪”的必要、可能、表现和途径上进行详细阐述,从整体上对这一思想进行建构,以图完整表述“化性起伪”思想的具体内容。第五章是本文的落脚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取其精华,根据前文的论述,对荀子“化性起伪”思想进行借鉴和启示,以阐述对当前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价值。第六章是结语部分,对荀子“化性起伪”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进行总体性地梳理和总结。文章的观点大体涵盖以下三部分:一是荀子“化性起伪”思想以其人性论和天人观为基础,荀子言人性是人的自然本性,人性恶是趋恶的过程,人性成恶是过渡放纵欲望的结果,所以要矫正人性必须得到人为的干预。天人观是荀子天行有常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对古人天人关系认识的突破,以提倡制天命而用之,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修养自身。二是“化性起伪”思想具有完整的框架,其必要性是继承了儒家传统对君子人格的执着追求和社会正理平治的要求;实现的可能性上是因人所具有心知能力、思虑意识和身处群而有分的人类社会之中;在表现上,“化性起伪”通过圣王制礼、学止于礼、最终成就圣人君子;在其实现途径上要做到从师问学、隆礼重法、环境选择、乐教入化、尚贤使能。三是“化性起伪”思想的当代启示包括三个方面:在人的社会化发展方面,发挥人的社会性,注重理性思维的判断,从而努力构建理想人格;在对人的社会价值观念内化方面,要注重教育建设、道德建设、家风建设、文艺创作,为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氛围的指引;在社会建设方面,注重效益与公平的建设,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同时要正确认识和利用人才,使得人的发展与社会建设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