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修辞的直观视觉性特征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修辞是当今修辞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传统的修辞学理论无法很贴切地阐释处于视觉文化浪潮中的网络修辞。修辞学的研究也应该与时俱进,挖掘新的视角。文章以广义修辞学理论为背景,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去研究网络修辞所表现出的一种直观视觉性特征,并探讨这种现象背后的含义。本文先对网络修辞、网络视觉修辞、网络修辞的视觉性等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列举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在视觉效果的达成手段上对视觉修辞进行了一个细致的划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心象视觉修辞和形象视觉修辞。前者可以说是语言描绘的栩栩如生,给人形成了一种“亲眼所见”的视觉心象,而后者所展示的是一种“直观”的视觉形象。网络修辞的直观性视觉特征主要是由形象视觉修辞所带来,可以说形象视觉修辞是网络修辞异于传统修辞的主要原因之一。接着本文从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两方面阐释了新时期修辞意涵的转变,并从汉字修辞、标点符号修辞、句式修辞、修辞格等不同的角度去阐释网络修辞的直观视觉性特征。文章着重分析了颜文字、弹幕、队列等新兴的网络视觉修辞现象,揭示了语言视觉修辞在网络环境下的直观形象化并解释了网络修辞视觉性特征产生的原因。此外,文章还分析了形象视觉修辞在修辞接受上所存在的二层性,即第一层的视觉形象接受和第二层的文字阅读接受。最后文章通过对网络修辞所存在的这种直观视觉性特征的研究揭示出网络修辞在未来的一种视觉化发展趋势,并预言对“形象”和“心象”、“图像”和“文字”这两对概念的表达和接受将会是今后网络修辞研究的重点。
其他文献
翻译在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将文本从原语境移植到新的语境,这种语境的变化对文本意义的生成带来了影响。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过程为参考,讨论翻译与
通过对168例Carto三维标测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术前访视及术中护理体会总结出:术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宣教、核查相关内容及术中急救物品、药品准备、对患者进行安慰
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趋势在逐年上升。以往的冠状动脉造影属有创检查,现多层螺旋CT检查属无创检查,已成为冠心病的首要检查方法,但在做扫描前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对扫描结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2008年8月收治冠心病患者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61岁。4例冠状动脉支架或搭桥术后,无严重的心律不齐、房颤、哮喘、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心率>70次/分。  扫描
俄语词重音历来是中国俄语语音教学与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国内外对于俄语词重音的基本理论问题迄今依然颇有争议。本文试图从俄语词重音的语音本质、位置特点和
摘 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颈动脉内膜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浅表器官探头7.5~11MHZ对25例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25例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经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以致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结论:早期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血压 血脂 颈动脉 彩色多普勒  doi:10.3969/j.issn.1007-6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首诊误诊 原因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95    资料与方法    2004~2008年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89例,首诊误诊30例,误诊率达33.7%,本组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3~73岁,平均40岁。30例中,首发表现发热者25例,体温多在39~40℃之间,伴头痛、周身酸痛、乏力者22例,伴恶心、呕吐1
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及血清TNF-а、ICAM-1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对照组(n=36)。试验组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晚间1次口服,疗程3个月。3个月后应用经颅多谱勒(TCD)检测患者脑动脉的脉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值(Vm )及血清TNF-а、ICAM-1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的实用性及疗效。方法:48例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A组),其中10例行切开取胚术,4例修补术,4例行输卵管妊娠挤出术,30例行输卵管切除术或部分切除术。并与同期随机45例传统输卵管妊娠手术(B组)进行临床比较。结果:48例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疗效优于传统组。结论:腹腔镜下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準确安全、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无需镇痛、缩短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