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30例首诊误诊原因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gua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首诊误诊 原因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95
  
  资料与方法
  
  2004~2008年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89例,首诊误诊30例,误诊率达33.7%,本组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3~73岁,平均40岁。30例中,首发表现发热者25例,体温多在39~40℃之间,伴头痛、周身酸痛、乏力者22例,伴恶心、呕吐13例,伴腹痛、腹泻10例,伴腰痛、尿少12例,伴浮肿14例,伴黑便2例。首发恶心、呕吐、腹泻者2例,首发恶心、呕吐、腰痛者2例,首发腹胀、食欲不振、晕厥者1例。30例患者均经内科门诊或急诊科收入普通内科病房。误诊为发热原因待查13例,休克原因待查5例,急性肾盂肾炎2例,肾病综合征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甲肝2例,浮肿原因待查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
  
  诊治经过
  
  误诊为相应疾病后,收到相应科室给予对症治疗,并进一步做相关辅助检查,血WBC升高者24例,血小板减少者9例,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20例、镜下RBC 21例、颗粒管型10例。尿素氮升高18例,肌酐升高16例,总蛋白、白蛋白下降20例,肝功ALT升高19例。B超提示双肾弥漫性损害11例,腹腔积液11例。患者出现皮肤出血点及瘀斑19例。仔细询问病史有鼠类接触史15例。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诊断流行性出血热成立,转入传染科,给予抗病毒、抗感染、保护肝肾功能、静点白蛋白、输血浆、对症等治疗,均好转、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治疗8天。
  
  讨 论
  
  本病典型表现有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典型的出血热一般有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及恢复五期经过。如处理不当,病死率很高。因此,对病人应实行“四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减少搬运。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我县3~5月份为高发季节。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伴头痛、腰痛、眼眶痛,伴周身酸痛、乏力,多数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患者可出现醉酒貌、皮肤出血点瘀斑,可有黑便、鼻出血、咯血、血尿等,临床表现复杂,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常常被普通内科门诊及急诊医生忽略,极易造成首诊误诊,收到普通病房。
  为了减少基层医生的首诊误诊,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医院应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季节性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②对于普通门诊发热病人,除了要考虑常见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内感染、泌尿系感染、胆系感染、肠道感染外,还要考虑到流行性出血热引起发热的可能;③应仔细询问病史,有否流行病学接触史,即鼠类接触史;④对于发热病人,伴有头痛、周身酸痛、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者,化验血WBC升高,尿常规有蛋白尿、RBC、颗粒管型,血小板下降者,要考虑有流行性出血热的可能,应进一步查B超双肾、肝功、肾功,仔细查体有否出血点及瘀斑等,以便进一步明确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⑤对于发热病人,伴有浮肿、尿少、腰痛者,化验尿常规有蛋白尿、RBC、颗粒管型,尿素氮、肌酐升高者,首先应考虑流行性出血热的可能,及时请传染科会诊,排除流行性出血热后再收入普通病房。
  本组首发恶心、呕吐、腹泻、腰痛、食欲不振、晕厥5例者,入院后经仔细询问病史,发病初皆有发热症状,只是自认为感冒对症治疗热退,但随后出现上述症状,误诊收到普通病房。对于基层医生,在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季节,遇到发热病人,一定要多加考虑,只要能做到以上几点,相信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首诊误诊还是可以尽量避免的。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98  由于社区护理具有住地分散、工作独立、面对人群广泛等特点,我院成立三级质控网,主要由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负责,每月就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护士仪容仪表等项进行考核打分,对查出的问题给予整改,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讨论提出整改意见。  质量管理内容  人员分配:我院要求凡在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均需经自愿报名和组织考核,具备
病历资料  患者,女,68岁,绝经15年。因不规则阴道流血1个月来院就诊。既往体健,2子1女,丈夫去世5年。患者15年前自然绝经,1个月前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时少时多,鲜红色,多时可见烂肉样组织及血凝块,无腹痛及其他不适。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窥阴器窥开阴道即见大量烂肉样组织混合血块涌出,稍清理再次置窥器,烂肉样组织及血块仍较多,用无菌纱布清理按压见:阴道后壁距宫颈1cm处有一直径约3cm破
摘要目的:探索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将符合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的205例患者确定为研究样本,签订为期1年的高血压健康保健合约,实施社区分层干预措施。结果: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遵医率显著改善(P<0.05);干预前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下降显著(P<0.01);TS双位记分法评价患者血压控制率达44.7%,与全国老年高血压平均控制率相比有显著提高(P<0.
翻译在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将文本从原语境移植到新的语境,这种语境的变化对文本意义的生成带来了影响。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过程为参考,讨论翻译与
通过对168例Carto三维标测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术前访视及术中护理体会总结出:术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宣教、核查相关内容及术中急救物品、药品准备、对患者进行安慰
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趋势在逐年上升。以往的冠状动脉造影属有创检查,现多层螺旋CT检查属无创检查,已成为冠心病的首要检查方法,但在做扫描前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对扫描结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2008年8月收治冠心病患者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61岁。4例冠状动脉支架或搭桥术后,无严重的心律不齐、房颤、哮喘、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心率>70次/分。  扫描
俄语词重音历来是中国俄语语音教学与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国内外对于俄语词重音的基本理论问题迄今依然颇有争议。本文试图从俄语词重音的语音本质、位置特点和
摘 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颈动脉内膜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浅表器官探头7.5~11MHZ对25例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25例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经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以致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结论:早期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血压 血脂 颈动脉 彩色多普勒  doi:10.3969/j.issn.1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