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自行车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健身方式在国内各地逐步兴起。一方面,自行车运动具备常规体育活动所能带给人们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另一方面,其独特的亲自然性、冒险性和时尚性等特点又可以满足参与者不同的心理需求。与此同时,带动高校自行车运动发展的高校自行车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建和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校中,已有超过500个大学生自行车社团,并且这一数字在不断增长。作为一支最具新鲜血液的单车生力军,他们在丰富和壮大骑行爱好者队伍的同时,也有效推动、提升着单车骑行文化。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自行车社团通过不断的吐故纳新、培育和输出了大批的单车爱好者,成为当前推动我国骑行文化发展和自行车骑行活动开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高校自行车社团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参与自行车运动来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获得心理、生理、社交甚至美学等其他方面休闲效益,并藉由体验自行车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了解自我、反省自我,感受周遭环境与人类间的互动关系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建构自我认同。本研究主要以心理学、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在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后,结合自行车运动的特点,采用自编问卷对北京市高校参与自行车运动大学生的参与动机和行为与自我认同相互关系进行考察。运用SPSS软件对322份有效样本进行分析,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大学生自行车运动的参与动机有“健身健美”、“人际交往”、“舒压放松”、“项目特质”、“娱乐刺激”、“完善自我”、“学习发展”、“自我表现”、“竞赛成就”九种,其中“健身健美”动机最为强烈。(2)大学生自行车运动参与动机的性别差异明显。男性参与者与女性参与者在“自我表现”、“完善自我”、“娱乐刺激”、“舒压放松”“竞赛成就”和“学习发展”六个因素上有明显差异。对比参与动机的均值可知,在“自我表现”、“竞赛成就”、“完善自我”、“娱乐刺激”、“学习发展”、“健身健美”、“项目特质”这七个动机因素上,动机强度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在“人际交往”、“舒压放松”这两个因素上女性动机强于男性动机。此外,大学生自行车运动参与动机的年级及生源差异明显。(3)大学生自行车运动的参与行为表现出较大随意性,“参与频率”与“组织形式”都倾向于自由化的组合。(4)性别特征对大学生自行车运动的参与行为有影响,男性参与者表现的更为积极,倾向于长时间与较高频率的运动,女性在参与自行车运动时多处于被动状态。(5)就大学生自行车运动参与动机与行为的关系而言,参与动机会对参与行为产生影响。(6)大学生自行车运动参与者的自我认同感需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