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迎奉法门寺佛骨舍利活动,自太宗敕开佛骨始至唐懿宗迎请真身止,几乎贯穿整个唐朝。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太宗贞观开示,高宗首次诏迎佛骨及武则天晚年的迎奉佛骨舍利,为第一阶段。该阶段为唐代迎奉法门寺佛骨的初步发展阶段,主要与皇帝巩固个人统治、粉饰太平有关。贞观年间只开示,未迎奉,但是通过此次开示,宣传了法门寺及其佛骨舍利,为将来的唐帝诏迎法门寺佛骨舍利提供了依据。高宗迎奉佛骨,是唐朝第一次诏迎佛骨。此次迎奉既有其偶然性,又蕴含必然性,是现实的人事与历史积淀的结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此次安葬舍利的方式,使中国舍利瘗埋摆脱天竺遗风,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舍利瘗埋制度,大大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武则天晚年,为报佛恩迎奉了佛骨舍利。通过此次隆重盛大、供施丰厚的迎奉佛骨活动,将由显庆迎奉佛骨拉开帷幕的中国佛教史上第二个宗教虔诚的时代推向高潮,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上元初,唐肃宗在安史乱中进行的迎奉佛骨活动,是唐代诏迎佛骨活动的一大转折。此后,迎奉佛骨活动日益与国家的局势紧密结合,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日益体现出佛教镇护国家的色彩,其与德宗时的贞元迎奉佛骨共同构成唐代迎奉佛骨活动的第二阶段:嬗递阶段。唐宪宗、唐懿宗的迎真身活动,一起构成了唐代迎奉法门寺佛骨活动的第三阶段。该阶段的迎奉佛骨与此前明显不同的是,带有强烈地祈福延寿的色彩,并且在迎奉佛骨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元和末年的迎奉佛骨活动,从皇帝到广大信众都大力瞻拜供养舍利,表现出强烈地宗教热情,尤其韩愈上疏谏迎佛骨忤旨险遭极刑一事,更能反映这点。唐代迎奉佛骨活动,在此次迎奉后即开始进入后期阶段。咸通十四年的唐懿宗迎真身,是唐代迎奉法门寺佛骨活动的一大总结。此时的唐王朝已经虚弱不堪,百弊丛生。此次迎真身中,上自天子王公下及黎庶的狂热供养情景,流露出当时的末世情态,深刻反映出唐王朝面临的深重危机的时代主题。唐代迎奉法门寺佛骨舍利活动,时间不固定,规模有大有小,并没有形成一项所谓的“三十年一开”的迎奉法门寺佛骨的制度。而是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为维护统治而采取的一项政策工具。唐代迎奉法门寺佛骨舍利活动,是唐代社会的一部分,并非一成不变的,与唐代社会息息相关,随其发展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内涵,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唐代迎奉法门寺佛骨活动,与唐代佛教密切相联,反映出不同时期佛教内部及其整体的发展状况。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反映,并促进了佛教中国化。同时,也是李唐王朝佛教政策的缩影,深刻地揭示出唐代儒、释、道三教此消彼长中争衡的动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