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陇中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龙滩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及生态产业系统进行科学调查、现状分析及发展预测的基础上,从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活力、组织结构及恢复力角度,在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方面选取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健康评价,认识龙滩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状况,并通过健康诊断确定限制该区域小流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流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对策与建议,研究过程中取得如下结论:(1)流域内共有植物56科244种,其中裸子植物门3科12种,被子植物门53科232种,多为耐旱性和耐碱性的草本植物和灌木。流域内阳坡和阴坡不同生活型植被多度均表现为: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灌木>乔木,但各生活型植被阴坡物种的丰富度大于阳坡;沟坡内不同生活型植被多度表现为: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灌木,流域内沟坡未出现乔木;流域内主要植物种占总数的比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种为最大;流域内灌木、乔木树种以纯林方式存在。(2)流域内典型自然植被群落为:灌木亚菊、百里香、小黄菊、铁杆蒿、本氏针茅群系;典型人工植被群落为:油松林、柠条林、侧柏林及紫花苜蓿-山毛桃林(山杏林);流域内阴坡和半阴坡植被盖度和物种多样性相对阳坡和半阳坡较好,群落层次也相对较多。(3)植被及立地条件对植物多样性指标的影响表现为:植被因素对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存在显著性影响,而对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不明显;坡向因素对三个植物多样性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影响;坡位因素对三个植物多样性指标的影响均不明显。(4)利用复合系统的组分优势度、结构优势度和系统稳定性系数,对流域内农户生态产业系统结构特征及经营效果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小流域高收入农户系统的经营模式为:劳务输出+特色种植模式;中等收入农户系统的经营模式为:劳务输出+特色种植+养殖模式;低收入农户系统的经营模式为:劳务输出+传统种植+养殖模式。(5)流域健康综合评价指数由2007年的0.600变为2009年的0.738,健康状况由良好状态进入良性循环状态;近年内三个项目层的平均评价指数表现为:活力评价指数(0.325)>组织结构评价指数(0.213)>恢复力评价指数(0.132),但年际变化中恢复力评价指数为39.09%,组织结构评价指数增幅最小为14.07%。(6)由障碍度的计算结果可知,影响小流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草地初级生产力、土地生产率、人均纯收入、家庭畜禽占有量、投入产出比、农产品商品率、劳动生产率。(7)从生态、经济及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劳务输出+特色种植+养殖业”应是目前该区域农户生态产业系统的较佳经营模式;从长远来看,应积极改变农户生态产业系统原有单一经营模式,发展复合经营模式,将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生态经济健康发展产生直接而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