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抗战时期,在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出现了近代中国最为严重的一次难童潮,前方战区和沦陷区产生数百万难童,难童问题异常严峻,得到了国人的重视。政府和各界人士组织了大规模的救济和教养难童活动,大量难童迁移到了西北后方,陕西的难童救济教养问题就此产生。本文以抗日战争时期陕西省的难童救济教养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抗战时期相关的报纸期刊资料、陕西省档案馆所藏档案资料等文献资料,将儿童福利理论和社会救济理论相结合,分析了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难童问题的认识和对其进行的救济,全面考察了抗战时期陕西难童救济教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成效,以期丰富陕西区域的抗战史和社会史,加强对难童问题的学术研究,并希望为今天的儿童保育问题提供经验教训,推动儿童保育工作的进步与完善。全面抗战爆发后,面对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的难童问题,中央政府做出了应对措施,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为难童救济提供了制度与法律保障,同时成立赈济委员会负责全国赈济事务,统筹联合社会各界组织了大量难童教养机构进行具体的难童救济教养工作。陕西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政策,聚焦省内难童问题,调整设立难童救济教养机构,提供政策与财政的支持,发动全社会力量救助难童。本文主要从抗战时期陕西难童救济教养的背景、难童救济教养的政策与机构、难童救济教养工作的主要内容及难童救济的成效与不足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对抗战时期陕西难童救济教养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将抗战时期陕西省难童救济教养问题放在全国的大背景下进行比较,可得出陕西省与其他省份的救济教养工作存在类似的救济模式与特点,都初步形成了一套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救助体系,改变了之前重养轻教的观念,秉持“教养并重”的理念对难童进行了全方位教育。抗战时期,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陕西省难童救济教养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值得肯定。一方面,救助了难童的生命,为抗战建国培育了人才,加速了抗战胜利的步伐;另一方面,引起了人们对儿童福利事业的关注与重视,促进了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在抗战后期,由于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上涨,难童规模不断扩大等因素,陕西省难童教养工作在实施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资金短缺,教养人员腐败等。希望通过这些经验教训,为今天儿童福利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为今天的难童救济工作提供历史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