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相关论文
黄遵宪从清光绪十七年(1891)到清光绪二十年(1894)出任首任驻新加坡总领事一职,此时正逢晚清洋务运动变法自强,以及中日战争爆发之前的......
黄遵宪是马华文学史上最早推动白话文运动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倡导者,亦是海内外推动白话文的重要推手。他赴任新加坡总领事前,已完成《......
人境庐是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外交家、诗人黄遵宪的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小溪唇,取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之意,于1884......
黄遵宪(1848-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梅州人,清末杰出的外交家,启蒙思想家、改革家和著名诗人。他于光绪二年(1876年)......
甲午战争是一百二十年前中、日之间发生的一场改变中国命运与世界格局的战争。战争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伤害。甲午战争诗人......
《晚清大变局》 袁伟时 著 线装书局2014年6月版 历史学家袁伟时先生之煌煌大作《晚清大变局》近日由线装书局再版。其中......
对于促进对日本的了解来说,李连庆的《樱花之国》是个可喜的开始 一百年前,从事日本研究的黄遵宪就指出:“以余观日本士夫,类能......
南北朝以后,岭南文化在一种农商并重甚至商重于农的经济氛围下,经历了唐代禅宗顿教和明代白沙理学等学术文化的熏陶,吸收了历代遗民滴......
1888年《日本国志》书成,上呈至总署,却被束之高阁.无奈之下,黄遵宪于1895年自费刊印,该书印行问世之时已是《马关条约》签订数月......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黄遵宪所著《日本国志》终于正式刊行.与此同时,汇集《日本国志》31篇“外史氏曰”的单行本《日本国志序》同步......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他力主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政体。本文从研究黄遵宪的诗歌,分析了黄遵宪对于......
本文从叙事环境、叙事语言、叙事视角分析《番客篇》的叙事艺术.这首叙事诗的环境具有独立性,并且体现了精神文化层面的意蕴;叙事......
摘 要: 近代广东客家爱国诗人黄遵宪,留下了许多客家诗歌,记载客家风土人情。本文便以黄遵宪的客家诗歌作为出发点和依据,对客家的近代......
黄遵宪到日本后,对日本所存中国先秦赍书的说法进行了科学的考证,断言赍书说是“儒生好奇想象之辞耳。”此后,“赍书说”基本终结,......
清季中国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危亡,惊醒了一批有识之士,他们开始认真探索中国的出路,具有强烈政治改革意识的黄遵宪就是......
晚清以来,时代的剧变引发了文学界的巨变。在“经世致用”学说的影响下,晚清文人开始有意识地寻求创作上的改变。龚自珍、魏源等人纷......
内容摘要:1877年至1882年黄遵宪任驻日参赞期间是其意识形态形象的构建时期。具体表现为,同源日本形象,即日本在景物、文化、风俗、日......
十九世纪最后三四十年间,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资本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抢夺殖民地的狂朝更加剧烈,它们纷纷将目光瞄向了被......
本文认为“现代性”本身是个充满张力与矛盾的悖论式概念。它包含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是“资产阶级的现代性”,以进步,理性等为核......
该文拟借用现代性理论对黄遵宪诗歌进行一番总体关照,并不揣浅陋地希望以此来深化现代性理论的研究.该文的主体部分由三章组成,主......
维新思想发源于鸦片战争后,兴起于洋务运动之中,在戊戌运动中蓬勃发展,最终消亡在民国建立之后。维新思想介于洋务派思想和民主共......
在近代诗坛上 ,黄遵宪的“新派诗”逐渐突破诗言志、比兴、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 ,在诗歌的主题内容、审美意蕴、表现方法、语言形式......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维新派人物,所创办的《时务报》在维新运动中起到了舆论宣传作用,在当时的中国执舆论界牛耳,对近代中......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和思想家,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他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方法,在出使日本之时,黄遵宪亲眼目睹了日本......
【案例】2005年5月11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邀到清华大学发表演讲。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演讲会上,清华大学校长顾××向宋楚瑜赠......
关于歌谣,人们往往首先会提及1918年《北京大学日刊》刊发的蔡元培校长歌谣征集启事,还有1920年冬北大组织成立的歌谣研究会。在一......
有关湖南保卫局之原型取自何方 ,现代的研究者及当时之人说法多样 ,有的学者以创建者黄遵宪的出使经历在日本比在其他国家都长 ,其......
19世纪70年代之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陆续实施了多项排华举措。1882年,黄遵宪抵达旧金山担任总领事之后,主要处理的便是与加拿大华人相......
《排华法案》签署后两个月里,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在总领事黄遵宪的带领下,参与了一系列与华人有关的活动.在格拉姆斯堡号轮船抵埠......
本文公布了新近发现的晚清政治家、诗人黄遵宪、丁日昌集外佚诗,包括黄遵宪七律二首,丁日昌七律二十首,并对有关史实进行了考订辨......
黄遵宪于1877年作为清朝使者派往日本,至1882年调往美国旧金山.在这四年多是的时间里,黄遵宪结识众多日本友人,亲身体验并记录日本......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1年 8月 4日至 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与中文系......
《日本杂事诗》是黄遵宪1877——1879年出任驻日参赞期间的诗歌汇编,在《日本杂事诗》中,黄遵宪以其亲身体验,对日本的历史、社会......
文学史上提倡真情流露的作家、大师为数众多.从屈原的直抒胸臆一直到清末黄遵宪身体力行的“我手写我口”,都在努力践行“说真话,......
中图分类号:1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26-01 近人黄遵宪言“我手写我口,古豈能拘牵”,信然。一时代有一时代......
在中国诗歌史上,以新词入诗之举,古已有之.及至清季,中西接触日益频繁,当时有不少维新派的诗人就尝试将新词应用到旧体诗中,黄遵宪......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卓越的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和爱国诗人。他为维护中国主权,保护华侨华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中外友好与......